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张薇、实习记者李漪茗):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对美国进行的首次国事访问,受到了舆论高度的关注。多位中外专家普遍认为,中美之间存在分歧在所难免,但双方可在扩大共同利益基础上,通过对话管控分歧,增信释疑,并在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地区冲突等方面承担起更积极的角色。
习近平主席对美国的首次国事访问引起了媒体的高度重视。据披露,网络安全、南海问题、气候变化等都是习近平此访中的重要议题。在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荣誉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 王赓武看来,美国在南海问题上拉偏架的表现反映出美国对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的担忧,但这是一种误判,中国发展海上国防力量是为了保护切身利益,而且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对美国无法构成威胁,中国没有企图谋求海洋霸权。王赓武说:“中国建设海军力量可以理解,从全球经济的角度上来说,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而不是为了发展海上国防力量。我认为,中国海军对美国没有威胁力,一点都没有。但问题是,中国要保障自己的根本利益。如果中美之间有国家安全方面的疑虑,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是根本不可能平等的。这需要双方加强互信,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表现,仅仅是两国分歧的一个缩影。对此,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新自由制度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罗伯特·基欧汉认为,中国的崛起使得世界格局发生了一定变化,如果中美两国能共同应对新形势,将有助于双方合作。“合作源于分歧,而非和谐一致。中国的崛起加深了中美关系的分歧。问题是,能否在此情况下进一步合作,如果可以,中美双方的合作将比以往都更加广泛和深入,更加全球性。”
展开合作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实际上,增进互信也应该是两国出于各自利益需要的一个必然选择,同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夏立平教授说:“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实际上处于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状态)。如果中美发生对抗,对两国的伤害都会是非常巨大的。当然,因为我们中国身处的一些情况,所以中国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伤害,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的和平发展也不可能实现,而且和平统一也不可能实现。对于美国来说,想要保住自己的利益和领导地位,也必须和中国保持合作。”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和美国的合作同样对整个世界的发展影响深远。国际关系学及安全研究领域的理论泰斗、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巴里·布赞表示:“当今,世界结合地越发紧密,各国在经济领域受到彼此极大的影响,在国际经济方面更需要合作,因为各国的财富和权力都取决于经济全球化。另一方面,我们在一些重大议题方面有共同命运,比如反恐问题、应对跨国犯罪、全球环境问题、杀伤性武器的大规模扩散等等,未来,这些牵动各国命运的问题都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携手处理。”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罗伯特·基欧汉也认为,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唯一道路就是要实现共赢,关键是双方如何找到平衡点,进而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基欧汉说:“在武器可以造成大规模破坏性伤害的当今世界,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唯一途径是要实现共赢,作为世界主要大国,可以通过磋商的方式进行合作。这并非意味着和谐,由于各自不同的利益需求、做事方法、资源分布,分歧总会存在。但是在我看来,如何接受分歧至关重要,寻找彼此的核心利益,以从各方核心利益出发点达成合作,在磋商中各方都需要放弃次要利益。”
对于习近平主席即将展开的美国之行,基欧汉表示,希望中美两国能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达成具体成果:“中美关系对彼此非常重要,尽管它们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差异很大。中美双方需要把两国关系朝着稳定或积极方面发展,尤其是需要扭转目前中美在军事问题方面的紧张情绪。我期待,中美这次可以在重大问题进展方面达成具体的协定,对于南海问题、军事问题如能达成共识当然是个惊喜,但是对此,可能性较小。我希望,中美可以在气候变化方面形成具有执行力的合作,建立一项操作性强的行动计划。”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庆国教授也表示,中美两国在网络安全、全球经济、避免军事误判等诸多领域具有合作的空间,如果能达成具体共识,将对两国未来关系发展有所帮助:“如果双方在网络安全方面能够达成一些共识的话,我觉得这会减少这个因素对中美双方负面的冲击;当然,如果双方能在双边投资协议上,能够取得进展的话,我认为也很重要,因为这对夯实中美关系的经济基础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双方能在避免军事冲突机制的建构方面达成一定的共识的话,这个也助于双方降低战略上不信任感,以及降低双方出现军事意外冲突的可能性,这些都会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