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也是一本大账。人心向背往往不取决于一时利益上的得失,而是为政者是否有公心,是否为了全体人民和整个国家的未来而工作。如果群众认为干部是在为某些特殊利益服务,哪怕他一时从中分得了可观的利益,心也不会跟党贴近;如果群众相信共产党的干部是在为群众的根本利益而拼了命在工作,哪怕暂时要忍受一些困难,大家的心永远也不会跟党远离。
习近平总书记在1月12日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反腐败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人民群众给予高度评价。
这不是习近平第一次谈到民心问题了,十八大后,他多次在讲话中提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有时也使用“人心”这一表述),强调“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曾分别在论述反腐败、统一战线、作风建设、民生建设等议题时将问题提升到了这个高度,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不但对民心向背的高度重视,也清楚地认识到,民心向背不是个抽象的理念,而是跟各个领域的具体工作密切相关的,党在各方面的工作都要围绕着得民心、顺民意这个总的方向。
中央对人心的重要性的反复强调,其实隐含了一个预设,那就是在过去一些年里出现了失民心的问题。贫富差距的扩大,“四风”的滋长蔓延等,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腐败,对人心向背是有相当大的负面作用的,这无可掩饰,也无需掩饰。十八大后,党中央严惩腐败,严格整顿工作作风,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正如习近平所说,“反腐败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但是,对照“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建设公式,反腐败战役距离全面胜利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反腐败是收拾人心的重要举措。反腐败对人心向背其实有双向的作用,一方面,对腐败案件的揭发让腐败问题的严重程度暴露在阳光下,这确实会打击老百姓的信心;但另一方面,由于老百姓对党和国家的辩证看法,对腐败的揭露和打击,更有助于信心的恢复,让人们看到党自我更新的强大能力。毫无疑问,后一种取向是主要的方面。
待到反腐败取得决定性胜利之时,是否就意味着争取人心向背的斗争也取得了胜利?并不能这么说,因为按照党的宗旨,杜绝腐败对党而言只能算是基础性的要求,而决不是高标准的要求。
这说明,反腐败只是收拾人心的一个领域,而且仅仅是开始。赢得人心的战役还需要在其他领域持续深入地展开。
但有一个问题需要重视,就是争取人心的方式方法。对民心的重视,源于中国政治的重视政道的优良传统,根基是传统文化。而在传统文化中,对如何得民心的看法又有复杂辩证的一面。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歇后语是这样说的: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这是一句讽刺性的话,刘备摔孩子的举动赢得了赵云的人心,但以这样的方式得人心却为人不齿,道理何在?因为刘备的行为是虚伪的,收买人心是为了私利,而非出于公心。
党在历史上能从小到大,从弱变强,归根到底是因为为人民谋福利,从而赢得了人心,而且是以公明正大的方式赢得的。套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话,可以说,党在争取人心的方面,也是“取之有道”的。何谓道?那就是既有宏伟的目标,又注重当下,善于把人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在一起来考虑,善于做思想工作,让群众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不是以眼前利益“收买人心”。
中国人民是明事理的,可以为未来牺牲一时的利益,但前提是他们要能看到未来,要让他们相信未来是可期的。回想当年,全国人民为了“两弹一星”而“勒紧裤腰带”艰苦奋斗的时候,人心也从未背离。也就是说,面对这样的人民,赢取人心不能仅仅靠物质利益的刺激,还要靠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未来的大公无私的立场和情怀的感召。
这并非否定重视民生、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是要指出,要防止出现以争取民心为旗号的机会主义行为,比如所谓的“人民内部矛盾用人民币解决”的倾向和做法。举例而言,这是个利益分化严重的时代,但很多社会矛盾起源于某些具体个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扩大化则是因为群众普遍对正义的丧失感到不满,如果以实用主义的方式进行解决,谁闹得厉害,谁就得到最大的利益,的确可以暂时平息矛盾,表面上看也取得了人心,但会助长机会主义的社会风气,使问题更加复杂化,长久地来说不利于人心的归附。
对待人心问题,我们也应该“多算政治账,少算经济账”。当下各方面的矛盾错综复杂,要解决问题,争取人心,就更要盯紧长远目标,而不是被眼前的问题牵着鼻子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也是一本大账。人心向背往往不取决于一时利益上的得失,而是为政者是否有公心,是否为了全体人民和整个国家的未来而工作。如果群众认为干部是在为某些特殊利益服务,哪怕他一时从中分得了可观的利益,心也不会跟党贴近;如果群众相信共产党的干部是在为群众的根本利益而拼了命在工作,哪怕暂时要忍受一些困难,大家的心永远也不会跟党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