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2016专题 > 扶贫 > 滚动图片 > 正文

云南西盟佤族村寨的小康之路

2016-10-04 21:17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中缅边境的大山深处,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该县勐梭镇秧洛村的博航八组有46户共137名佤族村民,村民普遍受教育年限短,2012年人均纯收入不到2000元,祖祖辈辈居住在大山上的“杈杈房”和石棉瓦房里。

   

  这是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秧洛村博航八组村民住房的前后对比(拼版照片)。上图:2015年7月6日拍摄的村民住房(新华社发);下图为2016年9月22日拍摄的村民住房(新华社记者蔺以光摄)。

  

  这是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在教育方面的前后对比(拼版照片)。上图:上世纪50年代中期拍摄的一些孩子在土屋中读书(新华社发);下图:2016年9月22日,西盟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在教室里上课(新华社记者蔺以光摄)。

   

  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秧洛村博航八组村民娜松(左)在家里给玉米脱粒(9月22日摄)。

   

  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秧洛村博航八组村民岩嘎(中)、娜松(左)夫妇带女儿体验新买的汽车(9月22日摄)。

   

  这是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秧洛村博航八组的佤族风格新居(9月22日摄)。

   

  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秧洛村博航八组的娜次在自家的摩托车上玩耍(9月22日摄)。

  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中缅边境的大山深处,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该县勐梭镇秧洛村的博航八组有46户共137名佤族村民,村民普遍受教育年限短,2012年人均纯收入不到2000元,祖祖辈辈居住在大山上的“杈杈房”和石棉瓦房里。

  2015年下半年起,当地开展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在政府配套资金支持下,村民通过优惠贷款加自筹资金的方式建设安居房。2016年春节时,博航八组村民全部入住新居。墙面上画着牛头、木鼓的佤族风格安居房建设得错落有致,村里公厕、文化室一应俱全。

  发生变化的不仅是基础设施,还有村民的思想。当地政府提出“安居工程、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素质提升、后续管理”5大工程建设目标,勤劳致富、科技兴农的意识在这里逐渐增强。

  今年25岁的村民娜松和丈夫岩嘎种植了40亩甘蔗和几亩蔬菜、玉米,一年收入约四五万元,同时还养了10多头猪和几十只鸡。他们的新家面积达110平方米,一楼客厅里放置了沙发、液晶电视、音箱等家用电器,另辟一间房专门经营小卖店。门口停着的一辆微型车,是岩嘎刚买来跑运输的,他们还有两辆摩托车。只读过小学的岩嘎和妻子希望今年5岁的女儿娜次以后好好读书:“只要孩子成绩好,读到大学、研究生都会一直供着她。”

  据博航八组的村民小组长岩昆介绍,政府正帮助村民引入食用菌公司,全村通过资金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发展香菇种植产业。2015年博航八组村民人均纯收入达5631元,预计2016年可达6500元左右。

  截至2016年7月底,西盟县已有12264户农村群众通过安居工程建设了新家。博航八组是云南省对“直过民族”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直过民族”,是从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直接过渡到现代社会形态的人口较少民族,几乎“一夜之间”跨越了其他民族上千年的历程。中国56个民族中,“直过民族”并不少见。由于发展历史、所处地理位置等因素,一些“直过民族”聚集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目前,云南省积极开展“直过民族”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确保“直过民族”聚居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华社发


初审编辑:宋莉 二审编辑:编辑值班
分享到:
新闻关键词:
小康
猜你喜欢
./W02016100477059467923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