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2017专题 > 2017全国两会 > 权威发布 > 正文

是补短板还是添负担?——两会代表委员“把脉”课外辅导热

2017-03-07 16:09 来源:新华社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课外辅导班火爆,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热议的现象之一。课外辅导究竟是课内教学的有益补充,还是应试教育的产物,给孩子增加负担?应该如何看待和正确引导课外辅导热?代表委员们给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题:是补短板还是添负担?——两会代表委员“把脉”课外辅导热

  新华社记者胡浩、施雨岑、李亚红

  课外辅导班火爆,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热议的现象之一。课外辅导究竟是课内教学的有益补充,还是应试教育的产物,给孩子增加负担?应该如何看待和正确引导课外辅导热?代表委员们给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北上广深七成学生“补课”

  3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在进入人民大会堂时被媒体围住,不少记者想听听他对课外辅导行业市场火爆的看法。

  近年来,校外辅导似乎已成为孩子们课余时间的“标配”。中国教育学会发布报告称,2016年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

  辅导机构教师约700万至850万人。报告显示,我国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约占全体在校学生总数的36.7%,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更是高达70%。

  “我认识的人中,就有不少让孩子上课外辅导班的,孩子每天晚上9点都不一定能回家。”长期关注教育问题的全国人大代表杨林花说,“其实孩子的学习成绩未必有变化,但是家长觉得,别人的孩子都在上,万一我们没上,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家长们焦虑,是因为孩子成绩的好坏,可能会决定他未来能获得的教育资源质量的高低。全国人大代表、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瑞丰说:“课外辅导机构火爆,与家长盲目跟风有一定关系。每个人都希望孩子能上清华、北大。这种焦虑的心态,家长首先要调整,要冷静理智。”

  他认为,个别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也是“补课热”的“推手”。

  看待课外辅导热应用“两分法”

  在采访中,代表委员们认为,家长的焦虑心态、应试的要求客观上助推了课外辅导热,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教育文化需求的增加、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则是校外辅导行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校外辅导教育在我国发展势头很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众提高自身素质的需求不断攀升,对知识、技术的渴望以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加剧了对于教育的多元化、个性化和专业化需求;另外,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公众的迫切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使得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大量涌现并迅速成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说。

  “校外辅导教育市场的存在是合理的。”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认为,课外辅导可以满足不同孩子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课外辅导是不是增加了孩子的负担,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如果孩子有兴趣,就不会觉得是负担。比如这次诗词大会的冠军,背了那么多诗词,如果是任务那就是负担,但是她有兴趣而且有天赋,那就是乐趣了。其二,孩子负担取决于家长的目标,现在所有家长都把孩子的目标定为上名牌大学,这就造成负担。”

  用理性给课外辅导班“降虚火”

  针对目前一些课外辅导机构良莠不齐,家长盲目从众等现象,代表委员们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俞敏洪说,当前课外辅导市场应由快速扩张转向规范调整,加强内部管理,着力提升品质。

  钟秉林认为,首先要完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建立教育培训信息服务系统,引导教育培训市场有序竞争,为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其次,要加强师资能力建设。同时,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要转变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质量求生存,处理好公益性和营利性的关系,把精力真正放到改善培训品质上来。要突破应试教育的桎梏,针对教育培训市场的多样化、个性化和专业化需求,明晰培训目标和规格。

  对于家长和孩子在课外辅导方面的选择,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全国人大代表李杏玲建议:“好的课外辅导并不是机械重复课堂的知识,而是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查漏补缺、解决他们存在的知识短板,让他们能通过一道题学会一类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教育研究表明,机械重复的学习不仅压抑了孩子的兴趣与个性,而且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只有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教育质量。比如用图文并茂的书籍、插图配乐丰富的多媒体学习资料带给孩子阅读的乐趣,用生动活泼的讲解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所以,家长要加强鉴别课外辅导质量的能力,同时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以利于身心健康的节奏去学习。”李杏玲说。(参与记者张辛欣、王菲菲)


初审编辑:宋莉 二审编辑:宋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