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2017专题 > 习主席带领我们强军 > 最新报道 > 正文

强军兴军颂英雄

2017-09-29 23:21 来源:解放军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在改革强军新形势下,军事题材影视作品的创新发展,可以展现人民军队的新变化、新面貌、新状态,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可以传递正能量、激发英雄梦、催人奋进。

  对话背景

  在改革强军新形势下,军事题材影视作品的创新发展,可以展现人民军队的新变化、新面貌、新状态,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可以传递正能量、激发英雄梦、催人奋进。在强军兴军伟大征程上焕发出新的活力,可以表现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形象,对广大青年也是一种激励和引领。

  时值建军90周年,军事题材影视作品风云际会。针对我国军事题材影视取得了哪些成绩、如何繁荣军事影视创作等问题,记者专访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著名编剧柳建伟。

  对话人

  柳建伟: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大校军衔,著名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曾获茅盾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金鸡奖、解放军文艺大奖等奖项,著有《突出重围》《英雄时代》《红太阳白太阳》等多部著作。

  郝江震、姜馨:本报记者

  记者:近年来,我国军事影视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柳建伟:近年来,国产军事影视基本上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各种好作品不断涌现。尤其是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出现了众多优秀军事影视作品,比如电视剧《彭德怀元帅》《淬火成钢》《勇士》等,电影《百团大战》《战火中的芭蕾》《血战湘江》等,还有即将上映的《建军大业》《战狼2》《红海行动》,这些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在思想上、艺术上实现了突破,国产军事题材电影迎来了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交相辉映的局面。

  另外,在中央电视台和各省市电视台黄金时段反复播出的影视作品很多,比如《亮剑》《突出重围》等,这些作品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彰显出军事文化的巨大魅力和影响力。

  我们的主旋律电影在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欧美进口商业大片的冲击和我国市场化商业院线垄断的双重压力。在多元化文化语境下,探索军事影视发展繁荣的新路子,对唱响主旋律、讴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记者:如何看待军事影视的“主旋律”价值?

  柳建伟:首先,影视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可以帮助观众认识生活、评价生活,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的历史特点和现实状况。因此,影视片具有教育功能,而这一功能长期被娱乐功能所遮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主旋律”影视片是我国影视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上大致可分为军事战争题材、人物传记题材和社会生活题材。军事战争题材是“主旋律”影视片的重点,它多表现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表现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重大军事事件,展现当代军旅生活和当代军人的新面貌,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弘扬“主旋律”,是任何国家都会重视和强调的。

  记者:如何更好地担起弘扬军事影视主旋律这一职责使命?

  柳建伟:我国的军事影视坚持对重大革命历史和重大现实题材的正面讴歌和艺术表达,坚持讴歌英雄、展示崇高的军事美学传统,先后推出了一系列主旋律军事影片,这些影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宣传我军新时期履行新使命、展示我军良好精神风貌,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还要坚持军事文化的先进性要求,提高思想艺术水准,提升文化品位,努力拍出能经得住实践检验的精品力作。

  记者:在改革强军形势下,如何繁荣军事影视作品创作?

  柳建伟:军事题材是我军的一座“富矿”,不仅有革命战争时期大量可挖掘的红色历史资源,也有当代强军实践涌现的大量生动的感人故事。

  我军战争年代的恢宏历史和我军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我们的创作源泉。军事题材影视作品不仅要表现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艰苦奋斗的历程,还要关注和反映当今军队和当代军人的新风采。军营是军事题材创作的源头活水,军队文艺工作者要走出“文学创作利益化”的误区,扎根生活,始终坚持深入部队、深入官兵、深入生活,多体验官兵的强军实践,在火热的军营中汲取创作灵感,挖掘鲜活素材,提炼艺术主题,创作出更多有温度、有品格、有血性的军事影视作品,无愧于伟大的军队、伟大的时代。

  当前,面对市场经济要保持清醒头脑,保持军事文化的先进性要求,不盲目迎合商业利润驱动下的不良倾向,不把文化艺术变成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手段,警惕票房至上、收视第一、摒弃理想、亵渎经典、嘲弄英雄、低俗媚俗等。

  记者:创新是艺术的灵魂。军事影视该如何实现作品创新和突破?

  柳建伟:生活是文学艺术发展的唯一源泉,这是根。创新一定是建立在源泉和根的基础之上的,如果离开生活,创新就无从谈起。创新需要规范,创新不能信马由缰。

  一方面要讲好中国故事,坚持思想的艺术和艺术的思想相统一,打开视野、博采众长、巧妙构思,做到既见人见事,又见精神,增强强军故事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另一方面还要融入时代元素,适应年轻观众的审美,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平台,来表现我军官兵的血性虎气。

  以《血战湘江》为例,之前,我们对湘江战役这段历史的认识深度不够。实际上通过湘江战役,我党我军的战略意图达到了,渡过了湘江。通过这场战役,我们党认识到路线的重要性、正确的领导集体的重要性。发现这些,也是一个创新。这也是《血战湘江》能够受到大家欢迎的原因。

  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官兵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高,军事影视创作生产要在题材体裁、主题风格、样式等方面发展创新,要在充分继承和弘扬先进军事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取一切先进的文化艺术成果,大胆借鉴,为我所用,把高新科学技术、社会人文科学的优秀成果应用到创作中,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

  记者:新时期,我国的军事题材影视如何更好地“走出去”?

  柳建伟:影视作品是一个国家对外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在塑造国家良好国际形象、提升软实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改革逐步深入,如何借助影视作品,特别是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实施军事文化对外传播,成为影视文化界的一项重要课题。

  军事题材影视始终是国际电影专家关注的焦点,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军事题材影视是一个国家军队建设发展的缩影。我国军事题材影视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积极“走出去”,就必须把求实态度和工匠精神结合起来,瞄准一流、精益求精,真正下大力、下苦功。

  坚持反映时代发展、弘扬时代精神。伴随民族复兴的铿锵步伐,我军踏上了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伟大征程,一系列战略设计、军事行动赋予了军队影视剧创作的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在塑造大国军队形象、增强软实力上始终守住魂魄、扎牢根基、找准舞台,才能在国际传播上收到良好的效果。

  还要重视培养军事文化人才。军事影视文化的发展繁荣,归根到底依靠人才。要大力倡导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官兵,在深入中“心入”,提升思想境界,丰富创作技巧,真正形成“精品树品牌、品牌招人才”的良性循环。


初审编辑:编辑值班 二审编辑:编辑值班
分享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