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2021专题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焦点新闻 > 正文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行首场专场参观,更多震撼细节→

2021-06-21 19:32 来源:央视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时强调,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时强调,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今天,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行首场专场参观。大家表示,要扎实学好党史、发扬光荣传统,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展览时强调: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党史展上展出的2600余幅图片、3500多件套文物实物,让参观者对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有了深刻的认识。

   

  观众 王灏:习近平总书记说,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通过参观学习,看到很多生动、鲜活的史料,进一步感受了我们党以恒心守初心、以奋斗担使命,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勇毅豪情,创造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伟大奇迹。

   

  观众 巴图:很多非常精彩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当中的瞬间,积淀着我们党的精神谱系,比如说这张照片就让我非常地感慨,这是方志敏同志在就义之前的一个景象,看他的坚毅的眼神,再联想他在狱中所写的《可爱的中国》《清贫》,让人能够非常深刻地感受到我们党就是在方志敏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党的精神的人格代表的努力之下,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向了今天的盛世大国。

   

  观众 叶映芳:运用的这种高科技的技术,让我们更能够深刻地去体会中国共产党这一段非常不平凡的历史,比如说像我们刚刚在实景去体验的这个VR体验的长征,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不怕险阻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参观学习,更加自觉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观众 钟东:一百年来,咱们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始终践行了初心使命,一直是没有变的。

   

  观众 李红兵:我们共产党干的事就是不断地把老百姓他们想实现的事,他们家门口的揪心事困难事我们真正把它解决。我们每一个群体都要在这个展览里真正领略这个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找到它的思想方法,这是我们未来来胸怀千年伟业,继续创造辉煌的基础。

   

  观众 孟昆玉:总书记说作为党员要发扬光荣传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党员民警,我觉得最应该做到的就是要对党忠诚、敬业奉献,我觉得再平凡的岗位也会不平凡。

   

  观众 王峥:我现在的工作岗位在中国音乐学院,我要把我的入党初心融入到我们学校的办学定位,那就是承国学、扬国韵、育国器、强国音。

   

  观众 吴佳伟: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们一定要发挥自己的本职作用,推动首都国企高质量发展,为首都经济平稳运行而贡献力量。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筹建历时三年多,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史馆的建设工作高度重视、亲自谋划、亲切关怀,多次听取工作汇报,作出重要指示,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三年多来,各参建单位和有关方面艰苦奋战、顽强拼搏、协同攻关、精益求精,共同完成了这座展示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的精神殿堂。从空中俯瞰,展馆呈现“工”字形,寓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外观采用传统的柱廊式结构,方正端庄、质朴大气,东西两面立有28根廊柱,象征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新中国。

   

  广场上,五大主题雕塑雄伟矗立,震撼人心。大型党旗雕塑《旗帜》反映出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信仰》《伟业》《攻坚》《追梦》四组大型雕塑分别对应“四个伟大”主题,276个人物与583块汉白玉讲述着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

   

  如今,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已经成为祖国大地上又一座标志性建筑、首都北京又一座红色地标。(总台央视记者 白央 侯军 乃之 丽莉 刘峰 继哲 薛晨 盼盼 尔嘉 钦夫 晓宁 晓妍 志贵 李兵)


初审编辑:赵家豪 二审编辑:编辑值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