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回眸:苏加诺总统请中医治病(上)
苏加诺总统抵达万隆准备出席会议
2008年底,中国外交部对社会开放了1961年至1965年的部分外交档案,其中就包括了中方医疗队赴印度尼西亚为苏加诺总统治疗的相关档案。对这批已超过三十年保密期的档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规定,外交部事前组织了由高层专家和资深外交官组成的鉴定委员会,逐页逐行逐字地进行了严格鉴定,依照规定的解密程序报批后,向全社会开放,任何中国公民凭身份证就能查阅。近日,在外交部档案馆,亘火、唐军查阅了记载这段“医疗外交”内幕的解密档案。本文选自《档案春秋》2010年第9期。
1961年底,印度尼西亚内阁,一个绝密消息在暗中流传——苏加诺总统的身体健康状况严重恶化,已经影响到了执政。一般官员自然无法知晓内情,但内阁高官们的脸上,阴云密布,愁云惨淡。
消息传播得很快,一时间,印度尼西亚国内各种各样的谣言不胫而走,甚至有人声称,总统将不久于人世……
事实是,苏加诺总统只是肾脏疾病加重,备受结石困扰——左侧肾脏内堆满了石头,从尿道里根本排不出来,严重影响了肾脏功能,曾经请过好几位西方国家的著名医生看过,并采用过“内部放炮”的方法治疗过,结果弄得输尿管流血水,而且始终不见什么疗效。总统医疗组里有位奥地利医生,他诊断,苏加诺这一侧的肾脏已经丧失功能,由于印度尼西亚国内医疗条件有限,建议他到维也纳进行手术切除。但苏加诺很不情愿在自己身上开刀,也不愿意前往维也纳治疗,宁愿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案,向中国方面发出求助……
苏加诺(1901-1970),出生于东爪哇苏腊巴亚的土著贵族家庭,父亲是小学教师。当时的印度尼西亚还在荷兰殖民统治之下,苏加诺青年时代就学期间就参加伊斯兰教联盟、爪哇青年会等组织的民族主义活动,从事爱国民主活动,反抗殖民统治。后曾两次被捕流放。二战中日本占领印度尼西亚,其投降后的1945年8月17日,苏加诺发表《独立宣言》,宣布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成立,并当选为总统。荷兰殖民者重返印度尼西亚后,苏加诺又于1948年12月被逮捕,并被流放。直至1949年8月荷印(尼)圆桌会议承认印度尼西亚独立才得释放。同年12月苏加诺再次当选为印度尼西亚联邦共和国总统。
在外交部相关解密档案中,中方反复提到:那次的“外交医疗”具有深刻的政治背景。
20世纪40年代中期起,东南亚地区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暴动风起云涌。按照美国领导人的冷战思维,上述革命无一不是共产主义阵营输出革命的结果。为对付所谓的“共产主义威胁”,美国不能不把印度尼西亚作为猎取的对象,其在美国远东战略中的重要性,正如肯尼迪的国务卿腊斯克在阐释艾森豪威尔的“多米诺骨牌理论”时所说的:“如果东南亚的底部落入共产主义手里,我们对印度支那半岛承担的义务将会丧失殆尽。”美国这一时期对印度尼西亚政策的总原则就是:阻止印度尼西亚落入共产党手中或倒向共产主义阵营,为此不惜采取一切手段。
苏加诺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反帝反殖的“不结盟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坚决维护主权独立,不与美、苏集团中的任何一个结盟,对西方某些国家推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进行了坚决的抵制。
但这并不影响苏加诺主动与社会主义国家友好交往——他主动邀请中国参加1955年的万隆会议。万隆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亮相洲际会议级别的国际外交舞台,在西方国家阴谋破坏阻挠的情形下,中国不但顺利参会,还发出了“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外交呼声,参会各国达成了“求同存异,团结合作、反帝反殖,维护独立”的共识。万隆会议后,亚非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出现了新高潮。
当时的美国政府从不把民族主义当作一种力量,而是作为冷战的一部分来看待——认为民族主义、中立主义同共产主义并无多大区别。艾森豪威尔的国务卿约翰·杜勒斯就声称,中立主义只不过是通向共产主义道路上的一个阶段,并宣布它是“不道德的和目光短浅的概念”。据美方有关解密档案透露,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当政期间(1952—1960),其顾问认为,苏加诺采取中立和不结盟政策,倾向共产党阵营,挑战美国政策,使美在亚洲的利益受损。苏加诺对美方的态度也很清楚:“不结盟很容易被美国误解。美国只是在你加入它所选择的一方时才会喜欢你,如果你不完全与其行动一致,你便会被认为是加入了苏联一方。”
1957年2月,他宣布印度尼西亚不适合采用“西方议会制”的政体,主张实行“有领导的民主”,提出“民族主义、宗教、共产主义三大思潮合作”的主张,扩大了共产党在印度尼西亚政治生活中的影响。这一时期,印度尼西亚举行的大选中,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取得了四分之一选票,为此,苏加诺总统提出——在内阁成员中,共产党也应占四分之一的席位。1959年他兼任总理,并先后任最高议院主席、最高战时掌权者、民族阵线主席等职务。
印度尼西亚与共产主义国家和共产主义者走得如此之近,一度有西方舆论把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良好信任关系称为“北京——雅加达轴心”,这样的情形令美国政府大为不满。一方面,美国政府直接向印度尼西亚的反对势力提供经济军事支持;另一方面,直接策划推翻政府的行动。
万隆会议后不久,印度尼西亚陆军代参谋长朱尔基夫里·卢比斯上校在一些民军军官的支持下抵制总统任命班邦·乌脱约少将为陆军参谋长的授职仪式,并拒绝移交代理参谋长职权,后又组织叛军公开与政府对抗;继而,积极奉行苏加诺政治主张的总理阿里迫于军方的压力和国内政局的动荡而下台。1957年上半年,中央情报局向驻扎在苏门答腊岛上的反苏加诺的印度尼西亚叛军提供直接援助。
从1955年到1958年间,美国中央情报局曾策划过一系列针对苏加诺的暗杀和兵变活动。中央情报局决定拔掉苏加诺这根钉子,计划采用“危地马拉政变”的形式,推翻印度尼西亚政府……
“巧合”的是,总统也的确遭遇过车队遇袭、不明人员向其投掷手榴弹等“意外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