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际大事件之大国博弈:美俄之争前景可控
中新社北京12月20日电 (记者 李洋)2014年,世界大国在合作与碰撞中博弈,而俄罗斯与西方特别是美国关系的震荡最为“抢眼”。与此同时,国际政治的整体格局依然在稳定中前行,仍处于合作深化、危机可控的时期。
美俄之争前景可控
2014年以来,最令外界关注的一对大国关系无疑是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剑拔弩张。围绕着乌克兰危机,美国已经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经济制裁,意图通过经济手段逼迫俄罗斯妥协退让。
美俄关系因乌克兰危机而恶化。亲近俄罗斯的乌克兰原总统亚努科维奇下台后,乌克兰现任领导层倾向西方,令俄罗斯感到新的地缘政治压力,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俄罗斯总统普京在18日的年度记者会上形容说,西方对俄罗斯的态度如同“用锁链拴住熊”。
美国试图说服欧洲,谋求建立起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战线”。俄罗斯被逐出八国集团,西方国家也对俄罗斯实施了制裁,虽然欧洲大国对制裁俄罗斯的经济后果有所顾虑,但大体上还是在跟随美国的步调。
从俄方角度看,国际油价暴跌,卢布贬值,令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在经济面临挑战的时刻,俄军方仍采取积极备战态势,大幅提高军费开支。但俄罗斯高层清楚,与美国等西方采取军事对抗并不明智。希望缓和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对抗关系,进而改善经济状况仍是俄罗斯的长远目的。但短期内俄方预料不会明显软化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强硬态度。
从美方角度看,虽然因乌克兰等问题与俄罗斯日趋对立,但美国也不希望与俄罗斯发生正面军事对抗,奥巴马政府却也不急于改善对俄关系,而是继续以制裁警告俄罗斯不可在乌克兰等问题上“轻举妄动”,并继续推动和其他西方国家对俄制裁政策的沟通协调。
然而最新民调显示,尽管俄经济面临困难,普京的支持率仍在80%以上。同时公布的另一份民调却显示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支持率滑落至42%。另外普京在实施个人意志、推动具体策略等方面与奥巴马相比或许仍具有更大优势,从多个角度看未来美俄关系的前景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美俄两国总体上仍有基本共识,即不会让紧张态势失控。
政治格局波澜不惊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曾有观点认为“2014年的世界格局很像1914年”。然而在2014年即将结束之际,回望这一年可以发现,尽管美俄关系紧张,但大国关系的整体走势和国际政治的整体格局并没有因此受到显著影响,波澜不惊。这是由多重因素所导致的。
一是中国在大国关系中发挥“稳定剂”的重要作用,全年继续深化同各大国战略对话与务实合作,积极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大国关系,为维护国际安全与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在中俄、中美等多个重要大国关系方面,中国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2014年中俄领导人实现多次互访,并在经贸等多个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使两国关系进一步迈进,被形容为“建交65年来最好时期”。而2014年中美关系仍然保持平稳发展势头,两国对话接触机制良好运行。中国在大国关系方面所起到的推动和平与安全、加强经贸合作等正面示范作用越来越明显。另外,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也可圈可点。中国与印度、南非、巴西等“金砖国家”的合作继续深化,高层交往密集。
二是地区政治格局基本稳定。回顾2014年,虽然不少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印度、南非等地区大国都进行了大选。莫迪今年5月出任印度总理后,不断推动与中美俄等大国的外交关系,让印度的对外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取得积极成果。
三是国际与地区经贸合作在进一步深化,助推政治格局的稳定。今年在北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会议通过《北京纲领》,决定启动并全面、系统地推进亚太自贸区进程,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政治多极化的步伐也在加快,展望2015年,大国关系的博弈仍在继续,但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的总体稳定依然可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