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 > 正文

媒体曝李光耀儿女因故居拆除事宜起纠纷

2017-06-15 08:50:00 来源:人民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人民网曼谷6月14日电 (记者 俞懿春)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李光耀儿女李玮玲与李显扬14日凌晨3时同时将一份题为“李光耀的价值观哪去了”(What Has Happened to Lee Kuan Yew"s Values)的六页声明稿上载至社交媒体,声称在遵从父亲李光耀遗愿拆除故居的过程中遇到阻挠。李显扬也在声明中表示“会在可预见的将来离开新加坡。” 他们两人都表示对长兄李显龙总理失去信任和信心。

  目前在国外度假的李显龙14日在社交媒体上做出简短声明,对弟弟妹妹选择公开家中纠纷,感到十分遗憾与失望,认为伤害了父亲留下的精神资产。他和妻子何晶全然否认指控,特别是关于他要扶持儿子进入政坛的荒谬指责。他表示,将在本周末回国后考虑后续处理问题。

  争议围绕李光耀故居拆除事宜

  李玮玲与李显扬的声明主要围绕李光耀故居的拆除事宜对李显龙展开批评,他们强调这么做没有政治目的,只是为了达成父亲遗愿。据了解,李光耀在遗嘱中写明,其位于欧思礼路38号的房子必须在其身后拆除,或是直至仍居住在这里的女儿李玮玲过世或搬至他所,之后房子必须立即拆除。2015年3月23日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逝世,三周后李显龙在国会表示将满足父亲遗愿,回避新加坡政府对故居所做的所有决定。

  李玮玲与李显扬是李光耀的遗嘱执行人。他们在声明中指责李显龙利用总理一职,设法挽留李光耀的故居,这个做法违背了李光耀的遗愿,李显龙和妻子何晶这么做,是为了让自己和孩子继承李光耀的政治资产。

  声明说,自李光耀逝世后,李显龙滥用职务和自己对新加坡政府及其机构的影响力,以达成个人目的,让李玮玲与李显扬感觉受到威胁。他们感到政府监控无所不在,担忧政府机构会对准他们和李显扬的妻子林学芬。情况已经严峻到李显扬觉得要被迫离开新加坡的地步。

  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14日在李显扬住所外碰到正准备出门的林学芬。林学芬表示,李显扬已经去上班,她与丈夫正在为离开新加坡做准备,但是她拒绝透露离开的具体时间以及他们将去哪里。

  批评李显龙追逐权力和个人声望

  李玮玲与李显扬在声明中说,被迫走到这一步我们十分伤心,新加坡现任总理李显龙的品质、行为、动机和领导能力以及其夫人何晶的角色让我们困扰。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面孔完全不同的哥哥,这张面孔让我们深感忧虑。

  声明中提到,“显龙被追逐权力和个人声望的欲望所驱使”,“我们观察到,为了个人的政治目的,显龙和何晶意图榨取李光耀的遗产。根据我们之间的交流,我们也认为,他们有捧自己儿子李鸿毅的政治野心。”声明强调,“这不是对新加坡政府的批评。”

  声明中特地提到对何晶渗透政治影响力的不满,并且以李光耀的妻子柯玉芝为例说,李光耀担任总理期间,他的妻子从来不会向常任秘书或高级公务员下命令,而何晶与此形成十分鲜明的对比。

  李玮玲和弟弟李显扬曾在2015年公开李光耀遗嘱有关处置故居的内容,强调父亲在晚年时曾数次要求新加坡政府保证在他去世后拆除故居,以免成为“供人崇拜的遗迹”。

  这已不是李玮玲首次公开表示对哥哥李显龙的不满。她曾在2016年,谴责他“滥用权力建立王朝”。李显龙总理当时也做出回应,表示对妹妹的言论深表难过,并强调指控完全不实。

  内阁秘书发表文告否认李显龙干涉故居处理

  据《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内阁秘书陈基荣14日发表文告,否认李显龙在内阁成立的探讨李光耀故居处理方式的委员会中参与讨论。陈基荣说,由内阁设立的部长级委员会考虑的选项及其影响,包括这所故居的历史和遗产意义,以及李光耀对故居的想法和遗愿。

  李玮玲和李显扬在今早的公开信提到,他们在去年7月获知政府成立了这个部长级委员会探讨父亲故居的去留问题。陈基荣在文告中说,委员会在过程中咨询了李光耀的三名子女,李显龙以长子的身份提供了他的看法。“总理并没有参与内阁有关这个委员会的讨论。就如他之前所说,政府对故居所做的所有决定他都回避。”

  陈基荣也说,委员会曾清楚向李家兄妹表明,只要李玮玲继续住在故居,政府无意对这所故居的问题作出任何决定。委员会计划列出一些选项和其影响,当日后需要时可交政府考虑。

  委员会也询问了李玮玲和李显扬有关李光耀最后一份遗嘱的准备过程,以及林学芬及她的律师团队在准备遗嘱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委员会也要求李玮玲和李显扬采取李显龙的做法,把回应列入宣誓声明中,但指两人至今未这么做,并表示最早只能在6月底做出回应。

  据《海峡时报》报道,新加坡副总理张志贤14日受访时称,对于发生的事情他感到非常伤心,他非常了解显扬,李显龙总理肯定正在经历一段艰难时期。他表示,新加坡面临许多事情、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集中精力去解决。“我全力支持总理,他需要我们来共同解决面临的这些重要问题。”(完)

责任编辑: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