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长假展现中国经济全面复苏
新华社长沙10月10日电(记者袁汝婷 吴书光 喻珮)“桥上车水马龙,江上船行如梭,武汉真的回来了!”“十一”长假,游客王宇登上黄鹤楼,在灯火辉煌的夜色中由衷感叹。10月1日,湖北地标黄鹤楼自1985年重建以来首次开放夜游,成为热门景点。2020年国庆中秋假期,湖北接待游客5228.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8.29亿元。
2020年“双节”黄金周成为中国经济全面复苏的有力证明: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和69.9%;与端午节假期相比,恢复进度分别提高28个和39个百分点。
在山东泰山、湖南张家界天门山等多个知名旅游景区,游客人次同比恢复均超八成。“火热的旅游气象让我们看到了走出疫情寒冬的曙光,”张家界天门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翟速说,“是14亿人的共同努力,让我们在全球疫情形势严峻的当下,率先控制住疫情并实现了复苏。”
多名受访业内人士分析,受疫情防控、预约限流等措施限制,今年“双节”出行多是近郊短途旅游,换言之,当前国内旅游动能尚未完全释放,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好,旅游经济前景光明。
“80后”北京游客李玲与丈夫10月1日从北京出发,乘坐高铁、飞机抵达湖南张家界。“全程防疫检查十分仔细,也很便捷。”李玲说,“我们不仅欣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更切身感受到国内疫情防控的成果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流动的中国生机盎然,也秩序井然。10月1日至8日,中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日均发送旅客6211.5万人次;消毒、测温、健康码查验等各项常态化防疫措施落实到位。截至10月8日24时,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连续多日无本土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分析人士认为,在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当下,中国有效控制了疫情,随之而来的人员流动、衣食住行等将持续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能,进一步拉动经济全面复苏。
“十一”期间,在“网红城市”长沙,一家受到热捧的“地标”餐饮企业一天之内排队取号超过3万桌,外地游客为享受美食排队等候7小时;国庆中秋“双节”当日,旗下有多家餐饮品牌的山东凯瑞商业集团营业额比去年同期增长50%,而在今年2月,该数据仅为去年同期10%……
黄金周一直是管窥中国消费市场信心的重要窗口。商务部数据显示,10月1日至8日,全国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约1.6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9%;随着《夺冠》《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等多部电影轮番上映,长假前7天全国电影票房近37亿元,为历年黄金周次高水平。
京东大数据研究院报告显示,湖北省节日期间整体消费金额超过去年同期30%以上,消费结构也恢复到疫前水平。支付宝数据显示,“十一”期间,武汉移动支付笔数较今年“五一”上涨68%,酒店行业消费总额激增42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武汉消费回暖具有重要象征意义,代表中国民众已基本走出疫情阴霾,消费市场进入正常状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认为,消费需求的集中释放,显示出中国消费市场正在强劲复苏,也预示中国消费市场具有非常强大的创新活力,这将为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和长期向好发展提供巨大动能。
8月份以来,中国多项经济指标由负转正并持续向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9月曾预测,今年中国是二十国集团中唯一实现经济增长的成员。
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会迸发出持续的能量。海外观察人士指出,中国消费回暖将带动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出口和投资,促进周边经济体及世界经济复苏,为新冠肺炎疫情笼罩下的世界注入信心和动力。
“时隔8个月,当我再次站到旅游大巴第一排,拿起话筒向游客介绍这座疫后‘重启’的城市,情不自禁流下眼泪。”武汉导游钱文康说,在疫后首个“十一”黄金周,伴随着黄鹤楼亮起的夜间灯火,“一座曾经低迷寂静的城市变成世界旅游市场的亮点之一,这让我充满自豪,也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