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观察丨假日疫情+变异病毒:美国防疫面临双重考验
截至当地时间27日,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人数已突破1900万,且按照目前趋势,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很有可能达到2000万。当前美国面临非常复杂的局面,一方面假日出行可能再次使感染人数飙升,另一方面变异新冠病毒可能造成更大的防疫隐患,多名专家最近不断警告,美国正处于抗击疫情的“非常关键时刻”。
多名专家警告假日后疫情恶化
“最黑暗的日子”还没到来
传染病专家福奇27日再次发出警告:节日后美国确诊病例将会出现“一拨又一拨”的高峰,防疫形势将在未来几周内变得更糟。福奇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表示,“最黑暗的日子”还没到来。他呼应了美国当选总统拜登的说法。拜登上周强调,实事求是地说,美国的抗疫形势不容乐观,美国人应该做好准备,因为“最黑暗的日子”还在前面。
12月份已经成为美国疫情暴发以来最“致命”的一个月,至少有6.3万美国人死于新冠肺炎,几乎是目前累计死亡人数的五分之一。而多名专家指出,12月份疫情快速恶化的重要原因是,11月底的感恩节假期大量人员出行聚会,再叠加秋冬流感季,导致病毒快速扩散。
△图片来源:盖蒂图片
接踵而来的新年传统假期让专家更担忧一月份的形势。据交通部门估计,这个假期季有8500万人出行,机场连续多日录得超过百万旅客,27日航空旅客更是高达128.4万人,创下了3月15日以来的单日最高纪录。美国前食药监局局长戈特利布(Gottlieb)27日在CBS新闻节目中警告,住院人数的上升要滞后于新增病例几周,“我们将面临严峻的一个月”。
可预见的1月份疫情高峰还未到来,美国的医疗体系已经不堪重负。全国住院人数已经连续26天超过10万人,而且,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自9月底以来,各地重症监护室中新冠肺炎患者的比例一直在稳步上升,目前已经达到了40%。
变异病毒影响仍难料
不仅是“假日疫情”威胁美国防疫前景,在全球各地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也是一大隐患。
戈特利布表示,变异新冠病毒可能已出现在美国,而且可能已经有相当数量了。他认为,美国需要更好的方法对病毒毒株进行测序和追踪:“在美国,我们没有对足够样本进行测序,而且许多测序工作都是在私人实验室完成的,不会汇总到公共数据库中。这需要解决。”“在英国,他们正在对所有样本中的约10%进行测序。在美国,我们只进行了1%的测序。”
美国疾控中心称,新的变异新冠病毒具有一系列突变。基于这些突变,已经预测出该变异病毒具有更快的传播能力。世卫组织称感染变异新冠病毒的多为60岁以下人群,CNN资深医疗记者科恩(Elizabeth Cohen)认为,这可能是其传播比较快的原因之一,60岁以下人群被传染后,往往无症状,所以他们会维持正常社交活动,导致病毒被更快地扩散。
正因为变异新冠病毒的特点,假日出行会造成更严重后果,不少专家呼吁美国人尽量不要旅行,以免在无症状不知情的情况下传染给自己的家人朋友。
目前美国抗疫高度依赖疫苗,特朗普政府的官员及专家纷纷表示疫苗对变异新冠病毒有效,不过,制药公司的表态仍比较谨慎。辉瑞公司首席执行官伯拉(Albert Bourla)上周对该公司疫苗的有效性“谨慎乐观”。他说,一些数据显示,这种新的病毒毒株对疫苗同样敏感,但目前研究仍在进行,将在10天内完成。
同时,变异新冠病毒的传播可能意味着更多的人需要接种疫苗。辉瑞的德国合作伙伴BioNTech公司首席执行官赛辛(Ugur Sahin)称,传统观点认为疫苗接种率约60%至70%可实现群体免疫。但是,如果变异新冠病毒传染性更强,可能需要很高的接种率,才能确保社会恢复正常生活。
△图片来源:盖蒂图片
抗疫面临两个突出矛盾
目前美国抗疫面临两个突出矛盾。一方面,疫苗分发接种速度不及预期。根据彭博社的统计,美国已经进行了200万剂疫苗的接种,尽管可能存在各地报告上的延迟,但距离政府提出的“年底前接种2000万疫苗”的目标显然还差得远。前食药监局局长戈特利布认为,现实的情况是,接种步伐会比宣称的慢,“到今年年底我们将获得2000万疫苗的想法,在目前看可能是不现实的。”
另一方面,美国各地难以协调行动。福奇28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各州在疫情管控措施上各行其是,不管是纽约州还是新泽西州、佛罗里达州还是佐治亚州,只要越过州界,就有各自不同的一套做法,根本无法形成一致。“不幸的是,美国是世界上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我相信,各州之间的差异是我们应对(疫情)的一大弱点。”而且,福奇还指出,政治上的分裂让“简单的公共卫生事务变得复杂起来”。例如,在戴不戴口罩的问题上,支持或反对都似乎变成了某种政治声明。公共卫生措施的“政治化”减缓了应对速度。
形势严峻而政府却不作为,这也让美国媒体十分不满。彭博社报道指出,特朗普政府对变异新冠病毒和一些地区的危机恶化保持沉默,特朗普反而在社交媒体上批评民主党州长采取紧急措施遏制疫情,称“民主党执政各州的封锁绝对是在毁掉很多人的生活”。(总台记者 王逢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