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钟南山称“阴性艾滋病”多数由已知病毒引起

2011-05-07 06:22:14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钟南山院士:“恐艾”症状不少由已知病毒引起


  不认同“阴性艾滋病”的说法

  新华网广州5月6日电 (记者 肖思思)针对近期群众自述疑似感染“阴性艾滋病”的说法,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团队6日下午发布了针对60例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自述疑似艾滋病毒感染人员系统临床观察及病原体检测的研究结果。

  钟南山说:“我们不认同"阴性艾滋病"的说法,因为没有他们罹患艾滋病的证据。目前还没有找到未知的病毒,我们想通过这个研究结果解释的是,这群人所产生的症状,并不仅仅是"恐艾"的心理因素,而就是有一些已知病毒的感染。”

  在钟南山院士的指导下,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立了由感染科、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病毒室组成的专题研究小组。研究小组在广医一院皮肤科、心理科、风湿科、妇科、眼科、泌尿科等临床科室及专家的配合下,于2011年3月31日至5月3日期间对60名自述疑似艾滋病毒感染人员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及病原体检测。这些人员来自16个省市,其中50人为自述疑似感染艾滋病患者,其中男性42人,女性8人。另外10人为自述患者家属。他们平均年龄34.2岁。

  钟南山介绍,这些人员在此期间接受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免疫学检查、HLA-B27基因、X光检查;病原体检查包括血清抗体、培养或抗原检查、荧光PCR检查,并重点对这些人员的白细胞、血浆、前列腺液、白带、唾液、尿道旁腺、尿道拭子等7种类型共258份样品进行了针对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淋球菌(NG)、单纯疱疹病毒(HSV)、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等6种可能形成慢性感染或潜伏感染的病原体进行了核酸荧光PCR检测。

  针对此次检测结果,医务人员指出:“检出阳性病原体就诊者中有超过三分之二为EB病毒感染,并有多名家庭成员同时阳性,这与EB病毒为常发的高感染特性有关。针对EB病毒可通过唾液等途径传染的特点,建议在外就餐以及家庭用餐时也使用公筷,避免交叉感染。”

  作者:肖思思

  延伸阅读:

  EB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与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以及多种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它主要感染人类口咽部的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

  EB病毒长期潜伏在淋巴细胞内,以环状DNA形式游离在胞浆中,并整合在染色体内。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根据血清学调查,我国3~5岁儿童EB病毒vca-lgG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幼儿感染后多数无明显症状,或引起轻症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青年期发生原发感染,约有50%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大量进入血液循环而造成全身性感染。并可长期潜伏在人体淋巴组织中,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EB病毒活化形成得复发感染。

责任编辑:周岩

责任编辑:周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