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除译版《共产党宣言》星火燎原

2011-06-14 06:16:31 来源:山东商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东营市中共刘集支部旧址

  1925年春,山东省乃至全国最早的中共农村党支部之一——中共刘集支部诞生。1926年春节,初译版的《共产党宣言》来到刘集党支部,并由此开始了一段见证农村革命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的传奇。

  几经沧桑,1975年,这本《共产党宣言》被接力保管的农村老党员郑重捐献出来。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由农村党组织传播、使用和保存的珍贵文献,属国家一级革命文物。本版文/图  记者  冀强

  民房中诞生

  最早的村党支部

  1919年“五四”运动后,广饶县一批热血知识青年在新文化新思想的激发下,纷纷走出封建氛围浓厚的农村,到城市中去求学,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

  1925年春节,广饶刘集村24岁的刘子久回到老家探亲。这位在家乡人眼中年轻有为的小伙子,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次回家探亲,他成功地将堂兄刘良才介绍入党——刘良才也成为东营地区第一个农民党员。

  当年春天,在刘良才的砖基土墙草顶房内,他和后来入党的本村青年刘英才、刘洪才等人秘密建立了中共刘集支部,刘良才任书记,刘英才、刘洪才任委员。众人兴奋的面容在油灯跳动的火焰下,显得格外生动,从那一天起,我省乃至全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的中共刘集支部正式成立。1927年8月,在刘集支部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共广饶特支,由刘良才任书记,同时兼任刘集党支部的书记。

  今年78岁的刘百平老人,对刘集的革命历史了如指掌。刘百平介绍说,刘集党支部建立后,在刘良才的正确领导下,很快便发展成为山东北部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党的活动中心。刘良才和刘英才等人经常以走亲访友、外出做木工或是讨账还债为名,在刘集、菜园、吕家、红盆等村秘密开展党的活动,发展组织。

  所藏《共产党宣言》

  是首个中文版本

  凡是到过刘集支部旧址的人,都会注意到陈列展厅中的一本《共产党宣言》,这是1920年8月由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版。小册子封面上印着“马格斯”(注:当时对马克思的翻译)的大胡子头像,由于当时是秘密刻版、秘密印刷,《共产党宣言》印制成了《共党产宣言》。尽管陈列馆中摆放的是复制本,可依然能勾起刘集人的回忆。

  “这本《共产党宣言》见证了历史的同时,也经历了历史的沧桑。”指着纪念馆内的“大胡子”,大王镇政府工作人员王海荣向记者讲述了我国首个中文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山东的故事。

  王海荣介绍说,这本56页的小册子,长18厘米,宽12厘米,由于时局恐怖和编印者匆忙疏忽,印好之后才发现,封面上的《共产党宣言》误印成了《共党产宣言》。1926年春节,在济南从事革命活动的刘子久、延伯真、刘雨辉一起回家省亲时,把从济南党组织的张葆臣那儿得到的《共产党宣言》带回家,留在了刘集村。从此,这本《共产党宣言》便在广饶刘集这个偏僻的农村扎根、开花、结果。

  党支部深夜

  偷学“大胡子”

  对刘集的党史有着很深研究的王海荣向记者表示,从1926年起,刘集党支部连续举办了三个冬春的农民夜校。在学习材料中,有一本1920年8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十分珍贵,并被保存了下来,现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农村早期传播的重要历史见证。

  “奶奶告诉我,爷爷他们当年用被子挡住窗户,偷偷在屋里学习那本书,学习书本上‘大胡子’讲的东西。”刘良才的孙子、今年69岁的刘奎湘老人说。他比划着介绍说,书本封面上马克思的大胡子头像,一度成了这本《共产党宣言》的外号。

  王海荣介绍说,刘集党支部的一系列活动,不仅大大提高了广大农友、工友们的阶级觉悟,而且也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不断扩大,使党的队伍和组织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成熟,这就为以后建立统一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共广饶特别支部创造了条件。

  如今,当年建立刘集支部的民房已被修葺一新,并建立了纪念馆。2005年6月30日,刘集支部旧址纪念馆落成开馆,这是全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纪念馆。该馆是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东营市党员教育基地。

  众党员接力

  保住“宝书”

  据介绍,大革命失败后,广饶的革命形势日趋恶化。在革命活动转入地下时,党员们销毁了大量党内文件和书籍,唯独那本《共产党宣言》没舍得烧毁。1931年2月,因革命工作需要,刘良才调到潍县担任中心县委书记。临行前,刘良才把这本《共产党宣言》交给了刘集党支部委员刘考文,嘱咐他好好保存。1932年8月,广饶邻县博兴县暴动失败,广饶县的党组织进一步遭到破坏,有不少共产党人被捕、被杀。刘考文估计自己也有可能被捕,就把这本《共产党宣言》转交给了忠厚老实、不太被敌人注意的党员刘世厚保存,并郑重地告诉刘世厚:“这本书务必保存好,它比我们的生命都重要啊!”不久,刘考文被捕入狱,全家被抄,而这本《共产党宣言》却安然脱险了。

  刘世厚牢记战友嘱托,用油布一层层将《共产党宣言》包好,再装进一个竹筒里,把它藏到自家房屋的雀眼里,精心地收藏起来。1941年1月18日,一千多名日伪敌人烧杀抢掠,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刘集惨案”。在这场惨案中,刘世厚本已逃出村外,后来他看到全村一片火海,十分担心藏在屋山墙雀眼中的《共产党宣言》被烧毁,就冒险潜回家中,冒着烈火爬上屋山墙,抢出了这本宝书。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刘世厚才放心地把这本《共产党宣言》从藏匿的地方拿了出来。1975年,已82岁高龄的刘世厚,主动把保存了40多年的这本《共产党宣言》献给了国家。后经国家有关权威部门核实,这就是陈望道翻译的1920年8月出版的第一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当时发行量仅为1000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个版本。这本书,已被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刘良才

  (1890—1933)

  山东广饶县刘集村人,曾从事农活、木工、打磨、小贩。读过两年私塾,后辍学务农多年。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营地区第一个农民党员。入党后,积极宣传马列主义思想,在本村秘密发展党员,建立了中共刘集村支部,任支部书记。1931年2月,中共潍县中心县委成立,担任县委书记。

  1933年7月13日,由于叛徒告密,在坊子集上被捕,敌人将其秘密押至潍县,进行惨无人道的刑讯后,枪杀于潍县城白浪河畔。

  李耘生

  (1905—1932)

  1905年出生于广饶大王镇西李村。1924年2月由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李耘生受中共江苏省委的指派,重建南京党组织,任南京特委书记。1932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同年6月在雨花台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7岁,是南京雨花台著名烈士之一。

  刘子久

  (1901—1988)

  原名刘俊才,曾用名刘干,山东广饶人。1924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2月建立济南地区第一个工厂党支部——中共津浦路济南大厂支部,任支部书记,多次发动组织反帝爱国斗争。后多次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

  建国后,历任全国总工会文教部部长、政策研究室主任、书记处书记、中国教育工会代主席、国家劳动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等职。1988年8月28日在北京病逝。

责任编辑: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