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世界自然基金会呼吁出台大熊猫保护法

2011-08-14 07:46:18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世界上没有哪种动物像大熊猫这样为人们所普遍知晓,很少有人不惊叹它的憨态可爱。

  几百万年中,与大熊猫同时期生活的很多动物都已成为了化石,大熊猫的幸存使我们有机会看到远古的“真容”……13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物种项目主任范志勇走上“金沙讲坛”,带领成都市民一边探寻熊猫的进化奥秘,一边踏上了大熊猫的保护之路。

  近亲繁殖导致种群衰退

  说起国宝大熊猫,可谓家喻户晓,可提起法国人戴维,却鲜为人知。然而就是这位法国人曾于1869年在四川见到大熊猫后,并为其取名Panda,意为“猫熊”。

  范志勇说,大熊猫分布的地区有很多珍贵的物种,比如小熊猫、金丝猴、血稚等等。“在保护学上,大熊猫是旗舰物种,如果这个物种保护成功了,由它所覆盖的其他同地分布的动植物也可以受到很好的保护。”

  “目前全国有野生大熊猫1600只左右。”范志勇说,大熊猫现仅残存于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多的约200只,少的3—5只。“小种群近亲繁殖会导致种群衰退。

  呼吁出台《大熊猫保护法》

  “5·12汶川大地震,使四川省位于岷山和邛崃山脉的29个大熊猫保护区都受到了破坏或严重破坏影响。”范志勇说,地震把山震坏了,但并不是不可逆转。中国将近七成的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受地震影响的岷山山系和邛崃山系。它们经历了若干次地震,自然干扰是短暂的,经过一段时间会逐渐恢复,不会真正形成破碎化。

  范志勇认为,对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将现存大熊猫栖息地全部纳入保护区体系,并进而恢复其潜在栖息地,才有可能实现对大熊猫的长期保护。范志勇还呼吁,期待我国能够尽快制定并出台《大熊猫保护法》。华西都市报记者王蕾

责任编辑:周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