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A股“离奇"暴跌不仅是传闻所致

2011-12-01 09:47:34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11月30日,股民在上海一家证券营业部关注行情。当日,沪深股市大幅下挫,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以2333.41点和9693.39点报收,较前一交易日大跌3.27%和3.19%。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专家认为,对宏观经济担忧也是困扰因素,

    存准率下调兴许助推市场

    在“国际板进入内部流程”等传闻影响下,A股在11月30日创下了近四个月以来最大跌幅。凑巧的是,11月30日晚间,央行三年来首度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专家认为,尽管普遍认为国际板传闻是造成市场大跌的主要元凶,但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担忧也已经成为近期困扰市场运行的一大因素。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将对市场产生刺激作用。

  暴跌

  国际板等多重利空奇袭

  就在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当天,沪指迎来了自今年8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30日,两市小幅低开,权重板块集体低迷,受国际板传闻影响,B股市场全线暴跌。空头借机大肆做空股指期货,导致两市出现放量杀跌。沪指最大跌幅愈90点,A股市场哀鸿遍野。截至收盘,沪指报2333.41点,跌78.98点,跌幅为3.27%;深成指报9693.39点,跌319.55点,跌幅为3.19%;沪深300指数大跌87.05点,报收于2521.52,跌幅为3.34%。沪深两市成交明显放大,资金净流出也突然加剧。

  关于国际板的传闻再度成为了引发市场大跌的原因。11月30日有市场传闻称,国际板马上要走内部流程,预计12月中旬要到证监会内部商议,现在技术方案对接和上市流程已拟定好。针对此传闻,证监会和上证所的相关人士双双否认,称市场关于国际板的传闻并不属实。实际上,在11月24日,上海副市长屠光绍就表示,上海推出国际板是必须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对此表示赞同,认为国际板有利于金融市场、企业和投资者,越早推出越好。

  尽管传闻迅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否认,但该消息还是一如既往的显现出了国际板的“杀伤力”:截至收盘,上证B股暴跌6.12%收于229.16点,创下自今年8月8日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无独有偶,上证指数周三也创下了8月8日以来的最大跌幅,国际板威力之大可见一斑。

  国际板的传闻只是11月30日市场面临的众多利空因素中的一项。在国内市场,11月29日晚间,中国工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在当天召开的201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通过了新增发行不超过700亿元人民币次级债(期限不短于五年)的议案。另一方面,A股IPO的节奏也丝毫未见放缓,W IN D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A股共进行了15宗IPO,首发募集资金135.5亿元,环比10月份106.6亿元明显回升,其平均发行市盈率也由10月份的31.98倍上升至42.6倍。

  而在外围市场,三大评级机构之一标准普尔11月29日下调全球15家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其中包括美国四大银行。华龙证券研究中心认为,欧债危机引发投资者对欧洲乃至全球银行业资本金担忧,标普此时调降银行评级将增添其借贷成本,这对处于低谷的全球金融市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正是在这一系列内外利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A股市场11月30日创下了近四个月来的最大跌幅。信达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刘景德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一方面,国际板的传言,对资金面会产生一定的抽离作用;另一方面,创业板退市制度公开征求意见,中长期来看是利好,但短期来看对一些业绩不太好的公司将产生退市压力。另外,从大盘的走势来看,下跌已经有一段时间,但却始终未能反弹,正所谓“久盘必跌”。

  元凶

  经济减速制约A股上行

  尽管市场普遍认为关于国际板的传闻是造成市场大跌的元凶,但与此同时,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担忧也已经成为近期以来始终困扰市场运行的一大因素。

  中 金 公 司 预 计 ,11月 份 官 方PM I指数为49.8%,跌入收缩区间。11月24日公布的汇丰PM I预览指数录得48 .05,比上个月大幅下降2.9个百分点,为32个月以来的最低点,显示当前企业的信心仍然低迷。中金公司认为,这一方面反映了前期政策紧缩的累积效应引导总需求增长继续放缓,造成企业利润增长放缓,制约企业扩大生产和投资。同时,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尚未根本改善中小企业流动性偏紧的局面。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则认为,当前实体经济流动性已经过紧。三季度新增社会融资总量从二季度的3 .6万亿大 幅 下 降 至2万 亿 ,季 环 比 下 降43%。与此同时,海外运行的风险正在加大,恶化中国出口环境。受欧债危机对中国外部需求影响,今年10月,中 国 出 口 增 速 从9月 同 比 增 长17.1%下滑至15.9%。10月刚刚结束的广交会上,来自美国和欧洲的订单分别减少24%和19%。另一方面,国内经济运行的风险加大,预计即将公布的PM I数据将再创新低,经济下滑幅度有可能超出决策层调控预期。

  据媒体报道,高盛11月28日向主要客户发送电子邮件建议投资者停止对在香港上市的大陆公司股票继续投资。报告中说,随着越来越多不利因素出现,“中国经济前景正面临巨大挑战”。该报告的撰写人N oahW eisberger在邮件中说:“我们此前的预期主要是建立在中国通货膨胀形势缓和的基础之上的,不过现在看来随着房地产市场不确定性越来越多,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面临更多挑战。”

  长城证券研究总监向威达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央行之所以选择在此时下调存准率,可能是考虑到11月份的信贷数据不是很乐观,银行系统已经无款可贷,可用资金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存准率的降低可能暗含着经济减速的意味,因此11月份的经济数据可能不会太好,需要放松货币政策,放松企业资金环境,降低企业资金费用和资金成本。

  希望

  存准率意外下调对A股是机会

  然而,颇为离奇的是,就在A股大跌的当天,中国人民银行11月30日晚间宣布,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 .5个百分点。调整后,中国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将分别执行21 .0%和17 .5%的存款准备金率。按10月末中国79 .21万亿元的人民币存款余额计算,本次下调将释放3690.5亿元资金。

  中国上一次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在2008年12月25日。此后,中国货币政策在2010年由“宽松”走向“稳健”,央行在2010年和2011年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中仅2011年就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这一举动超出了许多经济学家的意料。刘景德表示,估计11月份的经济数据不是特别好。可能考虑到经济增长不能太快回落,现在企业的资金链实在太紧了,C PI的下行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他预计,在该消息的刺激下,12月1日大盘会高开高走。另外,他认为,这也透露出货币政策有转向的意味,这对市场将是一个利好,A股年底之前的反弹可能有希望。

  申银万国首席分析师李慧勇则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符合预期,主要是为了对冲外汇占款下降导致的货币的被动紧缩的影响。下调准备金率时间早于预期,可能是两个方面原因:一是11月份外汇占款继续大幅度下降;二是部分银行流动性吃紧。准备金率下调预示着总量调控的开始,下次下调时间仍然取决于这两个方面,考虑到外汇占款很有可能继续下降、银行流动性紧张格局还需要对冲,准备金率不久之后仍将下调。

  著名经济学家华生则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市场毕竟经过了四年的调整,目前处在低位,再加上经济成长包括企业利润的增长,现在的市场比起四年前不知安全好几倍,从大的阶段上来看,没有必要过度恐慌。市场的周期性波动总是会有的。

  向威达认为,央行已经意识到经济减速需要其放宽货币政策,放宽货币政策不仅对产业资金环境有所改善,对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的资金环境也会有所改善。这可能是货币政策全面放松的一个信号,接下来要看其放松的节奏如何把握。他认为,这个消息应该会对市场产生较大刺激,引发股市反弹。但反弹的持续性仍将取决于货币政策未来放松的节奏以及11、12月份的经济数据。(记者 吴黎华)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