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为何这么难?
新华网济南12月25日电 题: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为何这么难?
--部分地区中小学体育教育调查(上)
记者张晓晶、马扬、杨一苗
保护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一直是个难题,为此有关部门多次下发文件。记者在几个省份中小学调查发现,由于近几年的持续努力,中小学生体育锻炼问题有明显改观,但距离学生健康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这一基本要求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部分中小学体育锻炼难保质保量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中小学体育课程普遍能够开设起来,“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大多数校长改变了只重分数不重校园体育工作的理念。但由于缺少师资场地等原因,部分中小学体育课程质量不高或流于形式。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凤鸣乡中心小学校长郭大勇说,体育课程都是由主课教师兼职,很多老师自身素养达不到专业水平,教学质量和课程目标难以保证。“比如小学体育课程中的篮球训练,一些老师连基本知识都不知道,”郭大勇说。
吉林省白城市一位姓王的农村中学校长说,他们学校的学生每天八九个小时一直处于学习状态,课间虽然有眼保健操和文体活动,但由于时间较短,活动量很小,根本不能满足学生锻炼的需要。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虽然能正常开展,但无论是体育课的质量,还是体育活动的强度都远远达不到要求。每当到了中考等学习紧张时期,砍掉音体美上其他主课是家常便饭。
国家教育督导团2010年9月对北京、吉林、江苏、河南等10省(区、市)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督导检查发现,部分地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仍然不能全面落实。从检查的学校来看,海南、吉林等省市部分学校体育课时仍然开设不足,许多学校没有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或者课间活动时间普遍不足25-30分钟,活动内容简单;部分地区小学1-2年级体育课开设时数不足,初中、高三体育课时存在挪占现象,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还得不到保证。
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学设施短缺师资不足
记者在凤鸣乡小学操场看到,这里正在进行课间操活动,约3100平方米的操场被800多个学生挤得满满当当,除了简单踢腿伸腰,任何跑跳活动都无法同时展开。校长郭大勇说,他们的操场已经是市中区十几所农村小学中条件最好的了,其他学校不仅场地小,就连基本的安全性都无法保证。
据了解,教育部国家教育督导团提交的检查报告显示,一些省份中小学校体育工作条件达不到国家基本要求。其中,吉林省小学、初中、高中体育运动场地面积达标的学校分别占29.1%、62.7%和62.2%,体育器材平均达标率不足50%;山东省小学场地达标率为34.1%,中学为53%,器材配置达标率为10%。
与场地不足相比,体育教师缺乏的影响更加严重。凤鸣乡中心小学有学生800多人,按此规模,学校至少应有3名体育老师。而实际上,这所学校目前只有1名体育专职教师,还有6名兼职体育教师。
济南市彩石镇虎门小学是一个教学点,覆盖附近8个村庄,有在校生68名。校长谢元秋告诉记者,学校现有8名教师,其中50岁以上的6人,音体美等课程全由他们兼任。“体育老师已经57岁了,跑都跑不动,怎么上课可想而知,”谢元秋说。
教育部一份统计数字表明,当前,全国城市(包括县镇)学校需要体育教师336346人,缺少87278人,缺额26%;农村学校需要体育教师392821人,缺少234437人,缺额60%。
体育运动缺失 学生体质堪忧
据记者在几个省份调查,近年来,中小学生体质状况虽有好转,但仍然不容乐观。吉林省白城市一位农村中学校长告诉记者,去年7月,他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校园活动,不到半个小时,就有近10名学生晕倒。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样的现象在小学中比较普遍。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联合颁布的《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过去5年,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中小学生营养过剩的情况普遍,超重和肥胖比例城乡都持续增加;在所有年龄层,近视的比例都在上升,而且有向低龄层次扩散的危险。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介绍,虽然全国学生体质总体有提升,但提升效果不明显,某些方面还有下降趋势,全国学生体质的状况仍旧很严峻。
部分接受采访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不足、体育活动时间不能得到保证是主要原因。
记者了解到,当前,部分中小学体育活动开展不足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专家建议,应尽快根除应试教育弊端,配齐体育教师,解决中小学运动场地不足问题,让“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切实得到实现。
根除应试弊端给体育课程更大空间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介绍,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出台以来,阳光体育普遍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呈现出新的面貌,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趋势有所改变,但是,中小学生体育工作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障碍,主要表现在学校体育工作依然整体薄弱,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一些学校还存在体育课未开足或被挤占的现象,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没有得到充分保证;有的学校体育设施不足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师资缺乏、场地狭小、器材短缺、经费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应试教育第一”的心态是导致音体美教育难以优质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部基础教材课程发展中心的刘坚教授认为,当前,很多地方教育部门只追求升学率,对于不列入考试科目的体育教育不关注。中小学教学方式总体上还是围绕升学考试灌输知识,学校开设的课程,最被看重的依然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应试科目,体育等课程仍然不受重视。
片面追求升学率让体育课成了“应景课”。吉林省初中教师王吉人告诉记者,每当到了期末考试和中考等学习紧张时期,音体美课被砍掉改上其他课是经常的事。吉林省一些教师坦言,他们也知道学好音体美对学生而言是受益终生的好事。“但如果过多地把精力投入到这些课上,升学率从哪来?没有了升学率,学校的生源从哪来?没有了学生,还要我们这些校长、老师干吗?”
给中小学校配齐体育教师
专业师资短缺是制约许多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一个主要原因。陕西省蓝田县安村镇中心校校长陈保峰管理着全镇16个农村学校,他告诉记者,他们镇有老师130人,主要问题是编制不合理。“这些老师也有音体美专业毕业的,但都以带主课为主,要不然人员就安排不开。”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知辉认为,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由于生源数不断减少,教育主管部门不得不合校、缩编,一些暂无岗位的教师被安排当了体育教师。
为解决体育师资问题,专家建议改革现有教师编制制定方式,科学灵活定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袁桂林等专家建议,应按课程门类科学灵活调整教师编制,这样才能使中小学校有条件配齐体育教师。他们认为,当前,各地适龄学生数量差别很大,而且不断变化,原有编制多年不变,与现代学校的标准有很大差距,因此,赋予基层调整师资、使用教师的自主权更符合客观实际。
另外,专家建议制定鼓励教师终身从事体育教育的政策,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袁桂林认为,当前,多数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办法还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应尽快研究制定适合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新的教师评价制度,在体育教师考核、工作量认定、晋级等方面,建立有利于体育教育发展的、相对公平的考核机制。
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解决学校体育场地
针对部分中小学校场地不足等问题,专家建议,加大体育教育方面投入,充实和完善体育教育设施。
部分专家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体育类教育的专项投入,解决学校场地、功能室、器材不足的问题。同时,可以把这一要求列入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为农村中小学配置全民健身器材,将公共体育设施向学校和学生以及社会免费开放。此外,还可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自制教具和学具,以弥补器材不足的问题。
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善学生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专项档案。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建议,应该规范办学意识,开齐开全课程,切实保障学生体育锻炼和休息时间,把对学校体育的专项督导和学生健康素质的监测,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