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发射“神九”“神十”
新华网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余晓洁 程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9日发表的《201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显示,未来五年我国将继续推进载人航天工程建设,加强关键技术攻关,为载人航天后续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基础。
白皮书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发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与已在轨飞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无人或载人交会对接。
白皮书指出,未来五年我国将发射空间实验室、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再生式生命保障及推进剂补加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为空间站建设进行技术准备。
此外,还将开展载人登月前期方案论证。
白皮书强调,未来五年,我国将加强航天工业基础能力建设,超前部署前沿技术研究,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航天重大科技工程以及一批重点领域的优先项目,统筹建设空间基础设施,促进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深入开展空间科学研究,推动航天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白皮书全文近10000字,分六个部分对2006年以来中国航天的主要进展与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做了介绍和说明。
中国航天坚持科学、自主、和平、创新、开放发展的原则
新华网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余晓洁 田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9日发表的《201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中国发展航天事业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和平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的原则。
--科学发展。尊重科学、尊重规律,从航天事业的发展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和科学部署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等各项航天活动,保持航天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自主发展。始终坚持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根据国情和国力,自主发展航天事业,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需求。
--和平发展。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反对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合理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切实保护空间环境,使航天活动造福全人类。
--创新发展。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强化工业基础,完善创新体系,以实施航天重大科技工程为载体,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航天科技跨越发展。
--开放发展。坚持独立自主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基础上,积极开展空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致力于推进人类航天事业的共同进步。
同时,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
白皮书全文近10000字,分六个部分对2006年以来中国航天的主要进展与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做了介绍和说明。
相关新闻:
中国政府开展双边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大事记
新华网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余晓洁 任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9日发表的《201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2006年以来,中国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与多个国家、空间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多项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合作协定或谅解备忘录,参与联合国及相关国际组织开展的有关活动,支持国际空间商业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
其中,双边合作主要有:
--中国与俄罗斯在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航天合作分委会机制下,确定长期合作计划,双方已在空间科学、深空探测等领域签署多项合作协议。中国与俄罗斯互设国家航天局代表处。中俄双方在载人航天领域也开展了多项合作。
--中国与乌克兰在中乌合作委员会航天合作分委会机制下,开展广泛合作,共同签署《中乌航天合作大纲》。
--中国与欧洲空间局在中欧航天合作联合委员会机制下,共同签署《中欧航天合作现状和合作计划议定书》。在“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月球探测任务实施期间,双方开展紧密合作。2011年9月,中国与欧洲空间局签署《关于测控网络及操作相互支持的协议》。
--中国与巴西在中巴高层协调委员会航天合作分委会机制下,统筹考虑中巴航天合作规划,积极推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研制,继续保持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的连续性,并扩大该卫星数据在区域和全球范围的应用。
--中国与法国在中法航天合作联合委员会机制下,签署中法空间及海洋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开展中法天文、中法海洋等卫星工程合作。
--中国与英国建立空间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共同组织召开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研讨会,在月球探测、对地观测、空间科学研究与实验、人员培训等领域开展交流。
--中国与德国签署关于在载人航天领域开展合作的框架协议,在此协议机制下,中德双方在“神舟八号”飞船上开展了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合作项目。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2010年对中国进行了友好访问,双方将继续开展在航天领域的对话。
--中国与委内瑞拉签署关于和平利用和开发外层空间技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建立中委高级混合委员会科技、工业和航天分委会,在此框架下,推动了中委两国在通信卫星、遥感卫星以及卫星应用等方面的合作。
--中国与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为推进气象卫星资料共享和应用,共同签署《关于气象卫星资料应用、交换和分发合作协议》。
--中国与多个国家积极推动对地观测卫星数据的广泛应用。中国向多个国家赠送气象卫星广播系统接收站和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帮助南非建立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接收站,帮助泰国建立了中国环境减灾卫星数据接收站。中国并向以上国家提供相关对地观测卫星数据产品。
--中国与多个国家在卫星导航领域,开展频率协调、兼容与互操作、应用等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航天将优先安排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
新华网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余晓洁 田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9日发表的《201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为确保完成未来五年中国航天既定的目标任务,我国政府制订了发展航天事业的政策与措施,将优先安排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
政策与措施主要包括:
--统筹规划、合理部署各种航天活动。优先安排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适度发展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积极支持空间科学探索。
--加强航天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集中力量实施重大航天科技工程,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实现航天科技的重点跨越。积极构建以航天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航天技术创新体系。加强航天领域的基础研究和若干前沿技术的超前研究,提高航天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
--大力推动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统筹规划与建设空间基础设施,推进卫星应用资源的共享,培育卫星应用企业集群、产业链和卫星应用市场,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加强航天科技工业基础能力建设。加强航天器、运载火箭研制、生产、试验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航天科技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加强信息化工作、知识产权工作和航天标准化工作。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积极开展国家航天法的研究,逐步制定和完善航天活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航天产业政策,指导和规范各项航天活动,营造更加有利于航天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
--保障持续稳定的航天活动经费投入。逐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航天投资体系,确保航天活动经费投入的持续稳定,重点加大对航天重大科技工程、应用卫星及卫星应用、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航天活动。在国家航天政策指导下,鼓励科研机构、企业、高等院校和社会团体,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航天活动。
--加强航天人才队伍建设。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以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基础研究为载体,培养造就航天领军人才,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航天人才队伍。普及航天知识,宣传航天文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航天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