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市场高地"成"调控重地" 长三角楼市"入轨"

2011-12-30 08:49:47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记者叶锋、邓华宁、黄深钢

  在持续的调控之下,作为中国房地产市场“风向标”区域的长三角楼市今年已率先转向:价格稳中有降,告别“狂飙突进”,回归理性。与此同时,保障房的建设和供应也按计划快速推进,“两条腿走路”的格局初显苗头。但另一方面,土地收入锐减、市场交易僵持等因素也将对长三角楼市乃至整个区域经济带来压力。长三角能否率先告别“房地产依赖症”,备受关注。

  “市场轨”:从“楼市高地”到“调控重地”

  长三角一度是中国楼市的高地:大型房企扎堆,炒房投资客云集,“地王”迭出,天价楼盘一个接着一个。

  今年以来,长三角楼市成为调控的“重地”。记者采访了解到,苏浙沪均执行了严格的限购政策。其招也狠,其效也显。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杭州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627.7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0%,降幅较1至10月扩大2.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512.46万平方米,下降23.3%,降幅较1至10月扩大1.9个百分点。

  12月22日,位于杭州市九堡核心板块“德信·柏林印象”喊出“不计成本,直降5000元每平米”的口号。去年12月开盘以来,该楼盘价格一直在19000至20000元/平方米徘徊,目前则降至“起价13650元/平方米、均价14800元/平方米”。现场销售气氛火热,置业顾问只能简短地告诉记者:“大家排号很积极。”

  在长三角投资客心目中堪称“标杆”的上海星河湾,日前也放下身段。近期,星河湾将上海的两个项目价格下调15%至20%,同时对老业主进行差价补偿。长三角豪宅项目首次推出大幅降价、差价补偿的行为,震动楼市。

  量跌价稳、甚至量价齐跌——长三角各城市楼市近期几乎同一态势。上海房价已经连续三个月环比下降,南京则已连跌五月。近期市场的成交,主要靠降价楼盘在支撑。

  “如果明年上半年融资和销售条件持续紧缩,上海房价有可能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新近发布的一份报告如是认为。这样的预测,也适用于苏浙地区不少热点城市。

  “保障轨”:从加快建设到有效供应

  28日,一把具有象征意义的钥匙,由上海地产集团负责人转交至宝山区负责人手中。“上海馨佳园”这一能容纳4.5万名居民入住的保障房工程基本收官。2009年,上海保障性住房基地引入“大企业对口大基地”的开发模式,首批六大基地由五家国有房企分别担纲。上海地产集团承担“馨佳园”等两个项目。

  这是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保障房建设的一个缩影:通过近年来的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已从纸上蓝图逐渐转化为现实“蛋糕”。

  长三角土地资源紧张,房价相对较高,居民住房供求矛盾突出,保障房建设和供应的任务更为繁重。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财力和房企实力相对较好,规划和管理水平相对较高,保障房建设不乏有利条件。

  今年,中央下达给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各类保障房开工及筹措任务分别为26.6万套、18.5万套和45万套。截至11月底,三省市均顺利完成开工任务,并悉数实现超额。

  值得一提的是,长三角省市建设保障房不是一拥而上,而是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比如,上海的保障房重在构建由廉租房、动迁安置房、公租房和经适房组成的“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上海市徐汇区房管局局长陈继刚谈出自己的理解:“这一体系充分兼顾了户籍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的住房困难,也注意建立保障房退出、流动过程中的衔接机制,更符合上海这样特大型城市住房保障的特点。”

  在江苏,也涌现出南通农民工公寓、镇江环卫新村、苏州白领“优租房”、常州“一元公寓”等新模式,受益人群不断扩大。南京市吸引全国社保基金30亿元投资、无锡首个住房公积金支持的保障房项目竣工、常州吸引上市公司建保障房等,社会化多融资格局逐步形成。

  长三角能否成为“降低房地产依赖”的先行区?

  持续的调控对长三角房地产市场“伤筋动骨”的影响在于:地方“土地财政”盘子规模明显缩减,房地产业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正在下降。

  比如,今年前三季度,上海经济对房地产的依存度已降至8%以下,大大低于2005年15%的水平,且全年新开工住宅中多数是保障房。而今年杭州主城区(不包括余杭、萧山)的土地出让金为316.7081亿元,同比去年下降36%,创下三年最低。同样的情况,在江苏不少城市、上海一些区县中也随处可见。

  与此同时,长三角继续执行中央调控政策态度坚决。比如,上海日前明确,继续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继续执行住房限购政策,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业内人士认为,长三角热点城市明年的继续限购已成定局。

  “调控政策目前已产生积极效果,不能企业一‘叫疼’就停止。调控应维持相对稳定和连续,但同时要防范系统性风险,适时进行预调微调。”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贾生华说,要让市场明白,即使是在长三角,也没有永远赚钱的房地产业。

  多年来,房地产业在长三角承担着支柱产业的角色,其对长三角经济的持续领跑“功不可没”。如今,不受调控的楼市已成为历史。随着楼市从“狂飙突进”到“理性回归”,长三角的经济也必然伴生转型的阵痛。

  人们注意到,上海、浙江和江苏各自确定的“十二五”经济增速目标分别为8%、8%和10%。与以往相比均“逊色不少”。尤其是上海、浙江,堪称近几个五年规划以来少有的“低速”。从今年情况看,三省市的经济增长均符合预期。

  上海市主要领导近日提出,要痛下决心,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上海已明确提出要降低“四个依赖”,包括降低对房地产的依赖。专家认为,长三角有条件、也必须成为率先告别“房地产依赖症”的区域。为此,应坚定不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在财税、考核等制度方面率先改革创新。

责任编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