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抚顺与雷锋半个世纪的不解情缘

2012-02-22 10:09:42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新华社沈阳2月22日电题:精神不朽   薪火相传——抚顺与雷锋半个世纪的不解情缘

  记者马义、徐扬

  没有一个士兵像雷锋,成为亿万中国人半个世纪的偶像;没有一座城市像抚顺,用“雷锋”这个名字为城市加冕。

  50年前,只有22岁的雷锋一腔热血洒在了抚顺,10万抚顺人民为他送行。

  50年来,不论形势如何发展变化,抚顺从未停止过学雷锋的脚步,从未怀疑过自己的选择。雷锋战友乔安山说: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雷锋的“魂”从未离开。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长眠于此精神不朽

  1960年,雷锋入伍后来到抚顺某部担任班长。这一年,雷锋刚满20岁。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的这些人生感悟已成为感动几代人的精神食粮。

  做好事不留名的人民勤务员、给孩子当课外辅导员的知心人、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的螺丝钉,在抚顺这片黑土地上,雷锋发自内心的热忱让无数人视他为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

  1962年8月15日,雷锋在营区指挥战友乔安山倒车,意外发生了。头部严重受伤的雷锋抢救无效,因公殉职。雷锋牺牲的消息传开后,共青团抚顺市委立即作出了《学雷锋   做无产阶级事业的接班人》的决定。

  这年10月22日,抚顺市首次举办了雷锋生平事迹展览,两个月时间参观群众达28万人次;12月12日,由陈广生采写的长篇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开始在抚顺日报进行连载。自此,雷锋的事迹从抚顺传向全国。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雷锋题词公开发表。抚顺市委决定,修建雷锋纪念碑和雷锋纪念馆。

  当时在抚顺,从城市到农村、从部队到学校、从机关到厂矿,学雷锋的新人新事到处涌现,助人为乐蔚然成风,学雷锋小组达上万个,20多万人参加学雷锋活动。

  改革开放后,抚顺相继以“学雷锋精神、走雷锋之路”“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人人学雷锋、创建文明城”等为主题,坚持不懈开展学雷锋活动。

  在新时期,抚顺市成立了雷锋精神研究所,创办了雷锋讲坛、雷锋在线网站,以多种阵地形式宣传着雷锋精神。

  雷锋纪念馆自1964年开馆以来,共接待国内外观众6000万人次。纪念馆旁的雷锋墓,送来的鲜花从未间断。

  “雷锋从没有离开过我们这座城市。”抚顺市委书记刘强说,雷锋精神已成为城市品格的一部分。

  静水深流,润物无声……雷锋精神永驻抚顺

  抚顺响亮地提出建设“雷锋城”的目标。但抚顺人深知:建设“雷锋城”就不能走过场、玩花架子,更不能借用“雷锋”来涂脂抹粉,而是要扎扎实实让雷锋精神深入人心,融入城市的文化血液中。

  在抚顺,雷锋精神进课堂、上书本,学雷锋贯穿教育始终。在抚顺市望花区雷锋小学校园里,走廊橱窗里摆放的是雷锋照片和日记。

  雷锋小学党支部书记喻晓梅说,乔安山是孩子们的课外辅导员,每年都到学校义务讲课。学校以雷锋事迹编写了教材,组织孩子们学雷锋写日记。有的学生在日记中说:“雷锋是我们‘00后’的偶像,我们是他的‘粉丝’。”

  雷锋路、雷锋储蓄所、雷峰号公交车,在抚顺随处可见学雷锋的标语。遍布城乡的“雷”字号,既是热情服务、群众放心的窗口单位,也成为抚顺特有的城市符号,提示抚顺人时刻不忘雷锋故乡的责任和使命。

  雷锋纪念馆馆长陈茁说,近年来纪念馆每年参观人数超过百万,参观者中多半是青少年。

  “很多人留言说,以前雷锋只是停留在书本、影视剧和父母老师嘴里的符号人物,高、大、全,而且年代久远。”陈茁说,“但通过参观和讲解,一个爱笑、爱生活、爱他人的雷锋形象就鲜活亲近起来了。人们觉得雷锋和自己很近。”

  让雷锋精神永驻,关键是踏踏实实学雷锋。从2006年以来,抚顺市连续5年评选“百姓雷锋”。其中,有身残志坚帮助他人的张海迪式人物袁存泉、有给留守儿童当妈妈的乡村教师徐金英、有义务巡护铁路30年勇救儿童的古稀老人张玉兰……这些百姓身边的“雷锋”近在眼前,真实可信。正是他们的存在,为雷锋精神写下一个又一个时代注解,为城市发展和文明进步输送着永不枯竭的力量。

  传递爱,收获幸福……从一轮明月到满天繁星

  抚顺老百姓说,人人都可以成为雷锋——只要你真诚地付出一点爱。

  几十年来,抚顺市诞生了学雷锋小组4万多个、学雷锋服务队2000多支、志愿者12万人。他们活跃在机关、企业、厂矿、社区,被誉为“雷锋传人”。

  在辽宁省最大的棚改回迁社区——抚顺古城新区,由一群下岗“4050”人员组成的“爱同舟”公益服务队,为困难居民送去了温暖。队长秦启兰说,尽管队员每月只有400多元的收入,但面对那些孤老残疾人,包一顿热腾腾的饺子、洗一次脏衣服,都会让他们恢复生活的信心。“帮助别人是一种甜到心里的快乐。”   秦启兰说。

  在武警抚顺支队,涌现了雷锋式的好战士张光付。这个24岁的战士入伍6年拿到部队津贴9万多元,8万多元偷偷捐给了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他说:“看到别人过得苦,不做点什么心里就难受。自己在部队学了一身本事,不愁将来没饭吃,钱给出去不心疼。”

  去年10月,抚顺市中心医院的两名护士在火车上为一高危产妇成功接产了一对双胞胎女婴。没有产科经验的她们出于天职,拯救了3个人的生命。事后两人被网民誉为“最美女护士”。一名护士说,“最美”不敢当,我们是雷锋城出来的,就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如果当年雷锋是一轮明月,那么现在越来越多的“百姓雷锋”就是照亮这座城市的满天繁星。抚顺也收获着文明发展、道德进步的果实。近年来,抚顺市社会治安水平进一步提高,年均刑事发案量下降18%,命案发案降幅达45.5%。抚顺过去5年年均经济增速达到16%,城镇人均收入提升了1倍多。

  在雷锋生前所在团,雷锋永远定格在那个喜欢笑、操着一口湘音的阳光青年形象上。值得自豪的是,雷锋精神已成为一种文化血液,流淌在这座他长眠的城市中,植根于抚顺人的心底。

  “雷锋不是高大全的英雄。雷锋精神常人可学,雷锋事迹凡人能做。”将家从铁岭搬到抚顺的乔安山说,他愿意留在抚顺——这是老班长深爱的土地,也是雷锋的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