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汶川灾区:一座灾区藏寨的前世今生

2012-02-23 17:27:14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新华社成都2月23日电题:一座灾区藏寨的前世今生

  记者   侯大伟

  22日清晨,当浙江游客何颜举着相机在四川理县的甘堡藏寨一处断壁残垣民房前拍照时,房屋主人格丹(藏名,音译)正在500米外一座两层藏式小楼里,为他和他的朋友们准备早点。

  何颜拍摄的断壁残垣和他将要吃早点的藏式小楼,都是格丹的家。前者是她三年多以前毁于汶川特大地震的老房子,后者是她在国家补贴和湖南省援助下新建的藏式小楼。格丹的藏宅和甘堡藏寨的前世今生,就是在这相距500米的空间中实现了神奇般的转换。

  格丹的老房子和全寨其他207户民房一样,在三年前的地震灾难中毁于一旦。最早可追溯到古代唐朝时期的甘堡藏寨,成为一片瓦砾。如果不是地震发生时,正是全寨村民在田里收获当年第一季大白菜的话,这个藏寨还将成为一座死城。

  格丹老房子的断壁残垣作为这个村寨的唯一灾难遗址而保留下来的,如今也成为到这里的游客们必去的一个“景点”。而500米外格丹一家新建的两层藏式小楼就是藏寨的一个游客接待点,楼内不仅有3间主人房,还设有5间客房。何颜和他的朋友们就是住在这里。

  对比新老住房,格丹这个穿着牛仔裤、套着鲜红藏式姑娘装的藏族美丽姑娘感触极深。她对记者说,同样也是两层小楼的老房子,但老房子是人畜混居,一楼是牛、羊、猪等牲畜,二楼则是他们一家人的卧室和厨房。“真是又臭又脏!”与母亲住在一起、还没有出嫁的格丹不好意思地说,“连个洗澡的地方都没有。”

  而在格丹的新家中,一楼被设计成藏式客厅,摆放着两张藏式木质沙发和一张用蓝、绿、红、黄等颜色描绘的茶几;二楼则被设计成一个汉式客厅,一组真皮沙发配着玻璃茶几,透着时尚气息。“现在我们家一共有9个卫生间,每个卫生间都是24小时供应热水,都能洗澡。”格丹很得意地说。

  比新房更让格丹一家感到高兴和满足的是,新藏寨也为她家带来了新生活。

  格丹为记者做起了解说,甘堡藏寨是四川省理县甘堡乡的一个藏族村寨,位于理县至马尔康县百里藏羌文化走廊的中心地段,距成都市不到200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嘉绒藏族聚居的大寨子。它倚山傍河而建,故得名为“甘堡”。藏语的意思是“坡上的村落”,在藏区“甘堡”又称之为“甘堡甲穹”,意思是“百户大寨”。

  “地震之前,甘堡藏寨是四川藏区一个不知名的旅游小村落,很多人都是以种植蔬菜和外出务工为生。经过重建之后,这个藏寨已经被精心打造成为四川藏区风情第一寨。”言语之中,格丹有些自豪,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在格丹的引领下,记者也尽情感受着这里的风情与韵味:在一片青草茵茵、树木成林的山坡上,一幢幢石头垒砌而成的碉楼般的屋楼,毗邻相连、错落有致。一条山泉从山上穿寨流过,一条大河经寨口由西向东奔流;藏碉、白塔、经筒散落在寨子中,楼台、轩榭、栈道顺势依河而建,经幡、红旗、哈达在风中飘荡……无论是从对面的山上俯瞰,还是在公路边远眺,甘堡藏寨都像是一组鲜活而壮观的艺术群雕,浓郁的藏族风情、迷人的藏家韵味,无不令人沉醉。

  借助四川藏区风情第一寨的名号,如今寨子里有上百户村民都和格丹家一样做起了藏家旅游的生意;全球各地的游客也纷纷慕名到这里领略藏家风情的无穷韵味,何颜就是这样的一个游客。

  “迎着野花的欢笑,和着山泉的节拍,腰缠叮咚的溪流,脚踏飘动的云彩……”第一次到藏区旅行的何颜完全被这里的民族风情所陶醉,情不自禁地哼唱起这里的民谣。

责任编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