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政府改革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题:“三问”政府改革
记者南辰、王飞、邹伟、傅勇涛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政府改革”。5年来,“政府改革”这一关键词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梳理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到“加快推进政府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思路更加明晰。
代表委员表示,明确提出推进政府改革,既是对会内会外改革呼声的积极回应,也是进一步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的必然要求,必须切实加快推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
“加快推进政府改革”意义何在?
“不该管的事情管太多”“该管的事情没人管”“到底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代表委员对目前一些地方存在的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现象提出了意见。
代表委员表示,从“计划”到“市场”,在30多年改革历程中,政府职能发生了巨大转变,宏观调控体系、财税金融体制、社会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成绩弥足珍贵,任务更加艰巨。关于政府改革的探索从未终止,关于政府改革的思考也从未中断。
如今,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需要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也需要抓住“牛鼻子”,取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新突破。
“关键在于政府改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行政体制改革是改革的关键和攻坚的重点。现在看,这件事的重要性在‘十二五’期间会越来越突出,所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政府改革’,并讲了严格依法行政、严禁领导干部插手政府采购等8个方面的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表示:“政府改革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包括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以及政府工作和运行机制改革。报告中所提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几大改革任务,其实与政府改革是完全一致的,而且都与政府改革直接相关。”
全国人大代表、宿迁市委书记缪瑞林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政府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政府改革何以引起广泛关注?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以做大GDP总量为主要目标,以上重大工业项目为主要任务,以土地批租为主要特点,以行政干预为主要手段的发展模式,引发了许多代表委员的担忧。
迟福林委员说:“近些年,政府的作用、行政对市场的干预有加大的苗头。‘增长主义’政府倾向已经形成并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部门利益、行业利益、地方利益已经形成并具有普遍性。”
“由于发展理念转变滞后,现行财政税收体制、干部考核机制的制约,政府改革有很大阻力。”迟福林说。
陈明德委员表示:“改革不能停止,还要不断加强。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用更快的发展和更深化的改革来解决。只有不断加快发展、深化改革,才能有效解决和处理当前存在的各种矛盾和突出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陵水县委书记王雄说:“当前,群众对政府改革的期待很大,我们要抓住时机尽快改革,主动改革。而报告说的‘加快推进’四个字,体现了政府改革‘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如何加快推进政府改革?
“加强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严禁领导干部插手政府采购、工程招标、土地矿业权拍卖等经济活动”……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些措施很具体,也很有针对性。”缪瑞林代表说,“下一步,关键是要把这些措施落到实处。再好的措施,如果没有落实,都是‘空中楼阁’。”
“改革要有实际行动,改革需要重点突破。”迟福林委员强调。
不少代表委员在审议讨论中表示,政府改革是在一个利益关系协调的背景下进行的,需要在高层次、超脱于部门利益的改革上下功夫。
历经30多年变迁,我国改革开放已从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走向“顶层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政府改革,始终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李君如委员说:“改革从农村起步,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然后从农村进入城市,当时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这次报告提出政府改革这个概念很重要,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政府改革在注重“基层探索”的同时,还应注重“顶层设计”。迟福林说:“人们期待政府能够拿出这样一个顶层设计,能够激发社会对改革的热情,凝聚改革的动力,进一步形成改革共识,这是至关重要的。”
- 政府职能转变聚焦 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2013-11-10
- 迟福林:中国改革面临历史性新突破2013-11-08
- 接放管、控调改 做好地方政府改革文章201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