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建设费换个马甲继续收

2012-04-18 07:39:29 来源:山东商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机场建设费征收20年来,公开了部分的收入及支出数据,但并未公开具体的支出去向    

  财政部日前发文明确,为规范民航发展基金的征收使用管理,促进民航事业发展,航空旅客按照以下标准缴纳民航发展基金:乘坐国内航班的旅客每人次50元;乘坐国际和地区航班出境的旅客每人次90元。然而此次更名后“继续征收”是否得到老百姓认可?以往的建设费使用情况是否透明公开?这些问号,并没有因为新政策的出炉而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中。

  国内支线航班

  免收发展基金

  财政部发布的《民航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称,在中国境内乘坐国内、国际和地区(香港、澳门和台湾)航班的旅客,以及在中国境内注册设立并使用中国航线资源从事客货运输业务的航空运输企业和从事公务飞行的通用航空企业,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缴纳民航发展基金。

  此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航空旅客可以免征民航发展基金:持外交护照乘坐国际及地区航班出境的旅客;年龄在12周岁以下(含)的乘机儿童;乘坐国内支线航班的旅客。

  根据办法,民航发展基金属于政府性基金,收入上缴中央国库,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专款专用。

  本办法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原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和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的有关规定同时废止。本办法中涉及航空旅客缴纳民航发展基金的相关规定,执行至2015年12月31日。

  仍有质疑

  调整是否该走

  百姓听证程序

  在航空公司来看,民航发展基金只不过是换了个名称,旅客缴的钱还是一样的。

  《法制晚报》记者昨日采访了民航专业律师张起淮。对于《民航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印发,张起淮提出了质疑:是否走了百姓听证程序,继续收费得到老百姓认可了吗?


  根据办法,民航发展基金具体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机场飞行区、航站区、机场围界、民航安全、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对货运航空、支线航空、国际航线、中小型民用运输机场(含军民合用机场)进行补贴;三是支持民航节能减排;四是支持通用航空发展;五是用于加强持续安全能力和适航审定能力建设;六是民航科教、信息等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和新技术应用;七是其他一些必要支出。

  财政部:发展基金未增加乘客负担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17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航发展基金不是新设立的基金项目,而是对既有两项基金的整合,征收民航发展基金没有增加缴费者负担。

  整合既有两项基金

  这位负责人介绍,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向乘坐民航国内航班(含国际、地区航线国内段)的旅客征收;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向使用国家航线资源从事商业运营的航空公司征收。这两项基金的资金来源不同,但用途基本相同。为了提高基金征管效率,更好地统筹安排支持民航发展的资金,经国务院同意,将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和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合并为民航发展基金。该负责人称,民航发展基金不是新设立的基金项目,而是对既有两项基金的整合。

  基金维持

  原使用范围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民航发展基金基本上维持了原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和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的使用范围,并根据我国民航事业发展要求,将民航节能减排和通用航空纳入了民航发展基金使用范围。

  没有增加缴费者负担  

  财政部这位负责人表示,民航发展基金仍维持了原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和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的征收范围和征收标准,没有额外增加缴费者的负担。根据办法,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航空旅客可以免征民航发展基金:持外交护照乘坐国际及地区航班出境的旅客;年龄在12周岁以下(含)的乘机儿童;乘坐国内支线航班的旅客。

  争议已久

  收费长、不透明

  “两会”上代表提议

  彻底取消“建设费”

  资料显示,机场建设费这一收费从1992年开始征收,迄今已经20年。最早是在温州永强机场收取,原因是温州机场并非国家投资。然而,后来国内机场为了各自收益,都随着开征了机场建设费。

  但这一收费直到1995年才有了条文依据。机场建设费征收20年来,公开了部分的收入及支出数据,但并未公开具体的支出去向。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茂名市工商联主席陈华伟称,机场建设费累计收了逾千亿元,但具体去向却不明。他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取消“机场建设费”收费项目,“这是一项收费时间最长、收费范围最广、最没有法律依据、最不公开透明、引起最多反对声音的不合理收费,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相悖。”

  根据有关规定,机场建设费一半上交国家财政,然后再返还民航总局用于机场补贴;另一半则留给地方政府做机场建设的投资,大多由地方发改委统一管理。

  由于支出去向不公开,监管的缺失,致使民众普遍怀疑资金的去向,是否确实投入机场基础设施建设,会否被挪作他用,成为民航系统的“福利”。本组稿件综合新华社电、《法制晚报》、《羊城晚报》、《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