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一份倒卖公民个人信息交易账目揭开的敛财术

2012-05-10 14:28:32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图表:警方揭秘网络倒卖公民个人信息链条。 新华社记者 卢哲 编制

    新华网南昌5月10日电(记者 甘泉)谁在参与公民个人信息倒卖?一条个人信息能卖多少“黑心钱”?

    日前,江西省鹰潭市警方成功捣毁一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网络。公安机关缴获犯罪嫌疑人“黑土草莓”(网络化名)去年10月以来倒卖公民个人信息万余条的翔实交易账目。该账目的曝光,让非法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这一灰色利益链条变得清晰。

    信息泄漏逾3/4出自政府工作人员

    根据公安部统一部署,江西省鹰潭市目前已刑拘包括“黑土草莓”在内的犯罪嫌疑人4名,查明涉案金额达数百万元,涉案人员上千人。“黑土草莓”为便于“业务”管理,留下了翔实的交易账目,其中包括出售时间、需求客户、需求内容、报价及获利情况等。

    “黑土草莓”系湖北省某市水利设计院驻鹰潭的一名工作人员,2010年起,通过加入QQ群专门从事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活动。他告诉记者,一般一条信息的出卖经过“上家”“中间人”“下家”三个环节。即先由“中间人”通过网上、QQ群发布广告,招揽生意;“下家”向“中间人”提出信息需求;“中间人”联系能够提供这些信息的“上家”,再进行转卖。

    记者随机查看“黑土草莓”今年3月份的1831条交易记录,发现其出售的个人信息中,超过3/4是由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提供。这些信息包括公民个人户籍资料、车辆档案信息、公司工商档案、出入境及旅客住宿记录等。而其他提供信息的“上家”还包括公司、银行、民航、医院等企事业单位。

    “黑土草莓”承认,他的“上家”中很大一部分是能直接接触到公民个人信息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随着侦查的深入,目前,已有3名经常向他出售个人信息的“上家”被抓获,分别为上海某工商所一名工作人员,河南某地一名户籍管理人员,此外还有一名是在上海的某银行工作人员。

    购买公民个人信息的“下家”则包括律师、调查公司、讨债公司、婚姻调查公司等。据了解,此类信息一般被用于婚外情调查、索债找人等;部分甚至被用于电信诈骗、敲诈勒索等,对公民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

  封面上印有“全国老板手机号码”的光盘在网络上公开叫卖(4月18日摄)。近日,国内首个保护个人信息的国家标准编制完成,出台在即,引发社会关注。 因为某次消费、就医、看房、报名,你的个人信息就可能“不胫而走”,导致广告短信、诈骗电话不断,甚至传播电脑病毒、盗取用户网上账号。 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零成本”高利润是犯罪重要诱因

  “黑土草莓”的账目中显示,公民个人信息资料均被明码标价。例如:一家人的户籍资料报价100元/条,“上家”获利60元,“中间人”获利40元;车辆档案信息报价50元/条,“上家”获利20元,“中间人”获利30元;5年内的某省旅馆住宿记录报价100元/条,“上家”获利60元,“中间人”获利40元……

  收费较高的则为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的交易记录。作为“上家”某银行内部人员给出的报价显示:“建行一年的流水交易记录出售900元/条,超过5页则每页多收100元,多一年则加600元”。

  “巨大的经济利益成为倒卖公民个人信息资料的重要诱因。”办案民警顾志勇说,对于一些机构和单位人员而言,将公民个人信息查询出来几乎是“零成本”,但是沿着这个灰色链条卖下去,获利非常可观。

  2011年10月以来,作为“中间人”的“黑土草莓”平均每月获利在五六万元,一年的获利至少60万元。“上家”同样也是获利可观:账目显示仅一个月时间内,某“上家”与“黑土草莓”个人户籍信息交易量就达500条。即以40元/条计,仅靠联系一名“中间人”,“上家”也能获利2万元每月。

  而被抓获的一名“下家”王某2010年下半年在上海专门注册成立公司,经营“出售公司征信报告”“市场调研”等业务,通过从事买卖公民个人信息,其一年的非法牟利也达到60余万元。

  不管你删除短信也好、拒接电话也好,骚扰电话和短信仍在那里。也不管你是否已经愤怒,甚至狂躁,但作为个人,又有什么办法拒绝呢? 近日,在公安部统一部署指挥下,包括山西在内的20个省区市公安机关已开展集中行动,严厉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活动。对饱受信息骚扰的人们来说,这或许是个喜讯。新华社记者 冯印澄 作

  从隐蔽走向公开 堵住源头是关键

  江西警方侦查中还发现,公民个人信息侵害呈现从隐蔽走向公开化趋势。顾志勇告诉记者,经查,“黑土草莓”专门在淘宝网上购买了一款名为“航班旅客信息查询系统”的软件客户端。只需付费900元就能获得一个季度的软件使用权,借此他可以查询到航班旅客的各项私密信息。目前,这类软件客户端仍在淘宝网上进行公开售卖。

  “我自己的手机一天也能收到5条垃圾短信。”“黑土草莓”说,“我在卖别人的信息,别人把我也卖了。”他坦言,非法需求不可能杜绝,防止信息泄漏关键是从源头上找解决办法。只有在涉及公民个人信息的单位建立起足够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才能堵住信息泄漏。

  “大量案例表明,多是政府部门在源头管理上存在漏洞,为不法分子从事公民个人信息买卖提供了滋生土壤。”南昌大学法学院教授魏盛礼建议,要完善问责制,对发生信息泄漏的机关单位追究其管理者责任,切实承担起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义务和责任。其次,严格限制政府部门对公民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更为紧迫的是,加快制定出台专门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打造一个尊重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环境。

 

责任编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