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共建活力中国 共享和谐社会

2012-10-23 09:49:29 来源:人民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1350919626390_1.jpg

甜蜜 

1350919634000_1.jpg 

幸福

1350919646421_1.jpg

欢乐

1350919654562_1.jpg

希望

1350919661234_1.jpg

温暖

  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社情的深刻变化,从全局视野和战略高度,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社会管理工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收到了明显成效,在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谱写了新的篇章。

  (一)

  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社会管理迎头赶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诸多不适应浮出水面。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社会管理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位置,被寄予更高更大的期待。

  凝聚共识,付诸行动。社会管理创新热潮席卷神州,社会管理这一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活动,焕发出令人欣喜的生机与活力:社会管理创新成为媒体“热词”,成为各地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更为可喜的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空前高涨,形成强大合力,呈现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生动局面。

  创新需要激情,也需要科学。从更名组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到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从鼓励基层先行先试,到全国总结推广,轰轰烈烈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无时无处不体现着整体规划、全国联动的谋略,社会管理工作迈向科学发展。

  (二)

  服务好,才能管理好。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各级政府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开创了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新局面。

  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是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户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居住证制度陆续推行,流动人口就业指导、技能培训、住房租购、子女上学、权益保护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培训刑释解教人员,管护精神病人,挽救失足青少年,救助流浪儿童……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受到尊重、享受公平,成为建设城市、服务城市、管理城市的主人翁。

  “群众动嘴、干部跑腿”不再算新闻,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逐渐减少……随着“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理念的树立,传统的控制型管理正在向服务型管理转变,近距离、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平台随时可见,群众办事方便快捷。急民之所急、帮民之所需的“大调解”,实现了“把纠纷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

  (三)

  民生是社会管理之基,是和谐稳定之本。

  社会管理要搞好,需要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可否认,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大量矛盾纠纷是由民生问题引发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近期目标是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远期目标是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无论是实现近期目标还是远期目标,都需要坚持民生优先,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

  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建设的投入力度,紧紧抓住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劳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保障、老龄人口、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民生问题,各地频频发力,民生大事实事不断涌现,老百姓看到了变化、见到了成效、得到了实惠。

  缩小城乡差距、填平社会鸿沟,随着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向老少边穷地区延伸、向农村人口和城市困难群众倾斜,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成为百姓生活写照,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城乡群众。

  (四)

  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希望也在基层。

  回望社会管理创新历程,不难发现,既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实现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

  农村和城市社区,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平安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渐成气候,各种志愿服务广泛开展,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在社会服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

  社会组织服务功能强化,政府购买服务渐成时尚。民众享受到及时高效的服务,政府也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发展。正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激发公民和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感,才使得社会每一个细胞都焕发活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

  实践证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乃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之举。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拧成一股劲,共同致力于破解社会管理难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开创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新局面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过新中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为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打下了重要物质基础。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我们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我们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必将不断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视觉统筹:宋  嵩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