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领导人“前后脚”访华 中国外交史上绝无仅有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昨日上午乘专机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将于一天后来华正式访问。阿巴斯和内塔尼亚胡分别是中国新领导层成立后迎接的首位中东地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据公开日程显示,巴以领导人在华访问期间将有一天多的重合期,这也是巴以领导人时隔20年后同时出现在第三国。
时机
“中国外交史上绝无仅有”
应中方邀请,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5月上旬分别访华,引起外界广泛关注。分析人士认为,巴以两国领导人几乎同期访问同一个国家,在国际外交史上实属罕见。中方同巴以两国双边关系牢固,为推动巴以和谈赢得了较大的回旋空间。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安惠侯说,巴以两国领导人“前后脚”访华,在中国外交史上也是绝无仅有。“两位领导人来访,既体现了中巴、中以良好的双边关系,又表明他们对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中所发挥作用的高度重视。”
已有媒体人士注意到,就在巴以两国领导人短暂的访华日程中,竟有一天多时间是重叠的。针对两位领导人是否会在北京会面的提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表达了乐见其成的态度。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3日表示,如果巴以两国领导人有在华会面的意愿,中方将乐于提供必要协助。
以色列国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机会
“可能不会同时同地出现”
正所谓“来得好不如来得巧”,时值奥斯陆协议签订20周年之际,巴以首脑面对面谈话也中断了两年,这次中国领导人牵线搭桥,美意尽显,期待巴以两国首脑能够坐到一起谈问题。不过来自以色列媒体的报道称,两位领导人在访问过程当中,可能不会同时同地出现。
而西方媒体更加关注的是,中国在中东问题上的角色会将日益持重。阿巴斯此前曾经表示,中国对以色列能够产生影响,并且希望中国向以方转达巴方的诉求,但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则称,巴以冲突的根源不在领土争议,而是巴方要承认以色列作为国家的存在。
目的
与双方就巴以和谈进行沟通
据长期在巴以两国间斡旋的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透露,此次中方邀请巴以两国领导人来访,将与双方就巴以和谈进行沟通。“对于以方,我们特别强调其应当在停止建立犹太人定居点问题、改善加沙地带人道主义环境等巴方关切的问题上释放一些善意。对于巴方,我们会推动其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认为,虽然此次巴以两国领导人几乎同期来访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中方在中东问题上的外交努力却从未停止过,可以说两位领导人此访,“偶然中也存在必然”。安惠侯认为,中国与巴以都是友好国家,中方定会在会谈时做工作,大力劝和双方,相信中方会借巴以领导人访华助推和平进程取得进展。
分析
或将成中东和平进程转折点
对于未来巴以关系能否取得实质性改善,李绍先表示,首先取决于巴以双方的决心,只有巴以领导人都坚定地认为“只有和平进程才是出路”,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第二个条件就是国际社会的大力推动,也取决于美国等在中东地区占据主导地位国家的态度。
专家均表示,今年以来,国际社会重新展现出对推动巴以和平进程的重视,美国和欧盟都已作出一些外交努力。中国作为少有的、持续支持巴勒斯坦建国事业的大国,将继续劝和促谈。巴以两国领导人此次在积极的外部环境下访华,或将成为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转折点。
综合新华、中国之声等报道
阿巴斯昨日抵达北京
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巴勒斯坦国总统阿巴斯5日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访华期间,中国领导人将同他会谈、会见,双方将就双边关系、巴勒斯坦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其他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阿巴斯在临行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此次为期三天的访问中,政治是首要问题。他将与中国领导人谈及在目前地区形势发生变化后的巴以局势、巴方面临的挑战,以及大国在巴以问题上发挥的作用。他说,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中国在联合国一贯对巴方予以支持,还建立了特使机制,与巴方保持有效的对话和沟通。此次访华,他会向中国领导人介绍新形势下巴方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并听取中方的建议。
内塔尼亚胡今日访华
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以色列国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将于5月6日至10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其间,内塔尼亚胡将访问北京和上海,并首先抵达上海。内塔尼亚胡总理将率领一个以色列经济官员组成的代表团和一个商务代表团访华。
访华期间,内塔尼亚胡总理将会见中国国家领导人和经济界人士。双方会谈将聚焦于两国关系并着眼于提升双边经济联系。此外,双方还将对国际事务和当前中东局势发展交换看法,并签署一系列涉及农业、金融合作、技术创新、科学和学术方面的协议。在上海期间,内塔尼亚胡总理将访问一些企业,并参观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纵深
巴以和谈背后的中国角色
20年前,巴以达成奥斯陆协议,开启了双方和谈之路的新起点。20年后,巴以和平进程依然荆棘丛生。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在推动巴以和谈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前中国中东问题特使王世杰和孙必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都表示,中国有自己的原则立场,“并非在和稀泥”。
中国都做了什么?
中东特使先期铺垫访华事宜
“五一”假期的前夕,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访问了巴以地区。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为巴勒斯坦国总统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华事宜做协调工作。
在吴思科特使的前任孙必干看来,自中国设立中东问题特使以来,劝和促谈是中国在推动巴以和平进程中的主要任务,也是三任中东问题特使的主要工作。“和,就是和平进程;谈,就是要通过谈判而不是武装斗争的方式解决问题。”从2006年4月到2009年4月担任中东问题特使的孙必干对本报记者说。
在派遣特使之前,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参与过中东问题的讨论。中国一直认为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推动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对整个地区有积极影响。为了在中东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设立了中东问题特使。
2002年9月巴以冲突升级之际,66岁的退休外交官王世杰被任命为中东问题特使。两个月后,王世杰先后访问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等国,就陷入僵局的中东和平进程与各方交换意见。
在王世杰担任特使的三年多时间里,他先后8次赴中东地区。王世杰告诉本报记者,他曾多次与巴以双方的领导人会谈,其中与已故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的长谈至少有四到五次。孙必干作为特使对中东的出访则达到了15次,几乎每次都要访问巴以。
中国发挥了什么作用?
中国不是在“和稀泥”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董漫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在推动巴以和谈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外界认为,相比西方国家而言,长期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中国,在中东问题上更为“中立”和“平衡”,所提出的建议容易让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双方都能接受。
中国和巴勒斯坦之间的传统友谊,让巴方对中国十分信赖。中国是最早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并同意其设立办事处的非阿拉伯国家之一。1965年,巴解组织就在北京开设了享有外交机构待遇的办事处。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生前曾多次访华。2000年江泽民主席在访问巴勒斯坦时,阿拉法特提出,希望中方任命中东问题特使。
另一方面,中国同以色列也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二战中,中国人曾为困境中的犹太人伸出援手,以色列高层多次对此表示感谢。1992年中以两国建交后,关系发展迅速,在高科技、农业等领域合作成果颇丰。
王世杰和孙必干认为,中国在处理巴以关系时,“并非在和稀泥”,而是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中国一直主张,巴以要以谈判的方式,在土地换和平、联合国决议以及阿拉伯的和平倡议等各方认可的基础上,实现巴以两个国家和平共处的目标。在这个原则立场上,中国不会偏袒任何一方。
中国的角色定位
斡旋机制外的“清醒”调解
目前,主导中东问题斡旋机制的四方是联合国、欧盟、俄罗斯、美国。2002年4月,美国、联合国、欧盟、俄罗斯举行首次四方会议,就中东政策问题进行磋商。此后,四方在美国中东和平计划的基础上几经磋商,形成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殷罡认为,中国不是四方中的任何一方,不可能在四方机制外另起炉灶,在推动巴以和谈上发挥的是“有限作用”。但中国的调解是“清醒”的。
2007年,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的杨洁篪出席在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市举行的中东问题会议时,就推动中东和平进程走出僵局提出中方的五点主张。殷罡注意到,其中一点主张是其他国家没有强调的,那就是“排除干扰”。
“始终存在着一种非常强大的干扰,使得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不能坐下来进行谈判。过去是以色列极端势力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后来来自伊朗。” 殷罡说。
有分析认为,中国在中东发挥作用,回避不了美国因素。美国在中东事务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奥巴马在第一个任期内力推亚洲“再平衡”战略,让学界担心这会伤害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因此,第二个任期刚开始,奥巴马就把首访定在中东,访问了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美国国务卿克里自2月上任以来,已经三访中东地区,推动巴以和谈。
董漫远表示,中国和美国在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中可以达成合作,成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一个重要平台。去年8月,中美举行了首轮副部长级中东事务磋商,启动了中东事务磋商机制。
中国作用的预期
“希望今年不再是荒废的一年”
自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以来,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为主干的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争端,成为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热点冲突。上世纪90年代,在国际社会斡旋下,巴以开始寻求政治解决方案。
1993年,巴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进行了14轮秘密谈判后,达成了“土地换和平”的共识。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于当年9月在华盛顿白宫草坪签署了《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也就是奥斯陆协议。
奥斯陆协议一度让人们看到了中东和平的曙光。但协议签署后两年,拉宾遭以色列极端分子刺杀,巴勒斯坦极端势力也连续发动针对以色列的袭击事件,街头冲突逐渐演变成双方武装对抗。2000年9月,巴以和谈因大规模流血冲突而中断。7年后,巴以和谈重启,但2008年年底再度中断。2010年9月,巴以双方在进行了短暂的直接和谈后,又一次陷入停滞状态。
殷罡认为,巴以恢复和平进程谈判的前提之一是巴勒斯坦实现内部统一,否则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和以色列达成的和平协议会被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推翻。2007年,巴勒斯坦两大派别哈马斯与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分裂,分别掌控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直到去年年底才在埃及主持下正式签署和解协议。协议规定,将在一年后举行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和议会选举。
“今年是奥斯陆协议签署20周年,希望今年对巴以和谈不再是荒废的一年。”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4月24日在联合国安理会就中东问题举行的公开辩论中表示。他说,中方对一切有助于弥合巴以分歧、推动重启对话和谈判的倡议持开放态度。
文/本报记者 刘一
- 海报 |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各国领导人眼中的“一带一路”2023-10-21
- 大国外交最前线丨多国领导人抵达杭州 亚运会今晚精彩开幕2023-09-23
- 老挝青年领导人:借力老中铁路 让更多青年搭上中国发展快车2023-09-11
-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同非洲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2023-08-25
- 中非领导人对话会联合声明2023-08-25
-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约翰内斯堡宣言2023-08-25
- 习近平在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全文)2023-08-25
- 习近平和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共同主持中非领导人对话会2023-08-25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同“金砖+”与会领导人集体合影2023-08-24
- 新华全媒+|多国在华留学生寄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2023-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