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高清图组:中国航天员的炼成

2013-06-09 17:57:00 来源:腾讯军事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每逢神舟飞船发射,中国航天员们气宇轩昂地走出问天阁,向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汇报准备好进行新一次载人航天任务时,都标志着他们长久以来的艰苦努力得到了认可。2003年的神舟五号载着杨利伟升空以来,我国先后有已有7名宇航员成功登上太空。你可知道,航天人们在幕后经历了怎样的艰苦训练?

 

  与已经成熟化的美俄载人航天项目不同,神舟工程还未进入量产应用阶段,中国航天员首批14名航天员职业构成类似美苏载人航天起步时期,全数为空军飞行员。飞行员型宇航员的优势是综合素质好,任务适应性广泛,例如图中神九任务时落选的女航天员王亚平,曾服役于广空运输航空兵部队,能开4种机型。但若要开展专业性较强的科学实验,飞行员的专业知识可能就会显得不足。所以可预计在不久的未来,当神舟飞船投入量产,国产空间站开工建设后,未来批次的航天员梯队会出现任务专家型的航天员。

 

  中国现役航天员均出自1998和2009年的两批航天员选拔中。空军的招飞要求就以严格而著称,中国航天员的选拔更是在飞行员里称得上严苛,航天员在身体素质上无可挑剔。图为随神九升空的航天员刘洋测试心肺功能。

 

  心理辅导教员正在对刘洋进行训练。载人航天任务需要航天员在一个几立方米内的狭窄空间里长时间执行较高强度的任务,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为此宇航员们必须拥有一颗坚定的心。

 

  航天员在一个连接在振动台的椅子内进行测验,飞船起飞时的环境接近战斗机的弹射跳伞,人体要在此过程中承受相当于几倍于体重的G力。所以航天员会呈现出蜷成一团的姿势,把对脊椎的伤害减到最小。

 

  航天城,电动转义上,中国航天员正在蒙眼接受测验。这台特殊的转椅能够多轴晃动,用来模拟航天器飞行时的剧烈颠簸。

 

  航天器在飞行中有发生意外失压的可能,常人在低气压环境下的表现可参考高原反应,严重的会丧失意识和行动能力,宇航员要在这种情况下做出应急处理,所以需要进行高空减压适应性训练。

 

  中国航天员在举行水池内进行模拟失重环境的舱外作业训练。水池训练在各航天大国都很普遍,这是地面可提供的最接近太空的环境。飞机人为制造0G环境效果虽好,但持续时间很短,且中国缺少合适的机身平台,航天员进行0重力模拟训练需要远赴俄罗斯租用俄方飞机。

 

  中国航天训练水池全景,左下角两台太空服正在整备,还有多名潜水员正在做下水的准备工作。这个水池面积很大,未来应该容纳得下尺寸更大的未来空间站训练模型。

 

  载人航天是一个做好一万,以备万一的职业,哪怕再低的可能性,航天员也要进行万全的准备。假如飞船返回舱落在救援无法迅速抵达的位置,航天员就得靠自己,图为沙漠中的求生训练。

 

  神舟返回舱人员搜救的演练。身着厚重太空服的航天员想自行爬出狭窄的返回舱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搜救人员备有专业器材,方便航天员出舱。

 

  目前的历次神舟飞船返回从未出现过偏离预定着陆区过远的情况,每次我们看到的航天员出舱也都是在专业人员和器材协助下进行的。图中的航天员就正在练习在没有救援人员的情况下自行离开返回舱。狭窄的返回舱高度超过2米,外表也缺少可攀附的突出物,自行出舱确实有难度。

 

  神九任务组航天员们正在接受生存装备使用培训。万一落难野外,这个小包裹里面的装备将是航天员们安全脱险的有力支撑。

 

  海上着陆时,航天员身穿的是沉重且不方便活动的太空服,所以橡皮舟的设计形状比较特殊,这只橡皮舟还可以向水中释放染料,为救援飞机指明方位。

 

  当救援飞机抵达时,漂浮在海上的航天员使用这种发烟筒向飞机发射求救信号,依靠鲜艳的红色烟雾为其标定所处的位置。

 

  刘洋在借助一架米171的绞盘训练吊篮救生。神九设有海上紧急着陆区,遇到意外时返回舱可能溅落水面,航天员得学习在海上如何使用救援器材。

 

  身在野外吃什么是个大问题。万一遇险,随身携带的紧急口粮不足,就得就地取材解决吃喝问题。航天员们得学习哪些野生动植物是可以食用的,哪些不行。这些标本就是供航天员作为参照之用。

 

  航天员教员对航天员们讲解医监生化检测设备的使用。地面控制部门必须实时掌握航天员任务期间的生理指标,所以航天员们有义务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负责。

 

  遇到任务组成员受伤,需要接受紧急治疗时,多半方圆几百公里内是找不到任何能施以援手的人的,航天员们得自己靠自己,因此学习急救技能也是航天员的必修课。

 

  神舟飞船的仿真模拟器,中国航天员们在此接受搭乘神舟飞船的适应训练,学会如何掌控这个庞然大物。

 

  神舟飞船模拟器内,航天员正在进行仿真机测试。神舟飞船的操作界面与俄罗斯联盟飞船相似,宇航员的操作余地很小,主要负责监视各项参数是否正常,以及一些微调作业,主要的控制由地面测控部门负责。

 

  神九任务的两名航天员借助简易模拟器练习与田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神舟飞船万全有能力实施自动对接,训练人工对接主要目的是增加一重保险。手控交会对接系统结构很简单,仅有两枚主要操纵杆。但航天员还是需要经过大量练习,确保万无一失。

 

  假如火箭在发射塔上遭遇重大险情,航天员要在最短时间内逃离飞船进行避险自救。发射塔上设有应急逃生滑梯,可把航天员直接送往地下掩体,熟悉逃生路线可以有备无患。

 

  中国航天员的太空食品,种类繁多,由于使用环境在无重力的太空下使用,为防止食物碎屑四溅,内容物被封装在塑胶袋中,一份为一餐定量。

 

  部分太空食品的拆包状态。非罐头类食物都经过了低温真空脱水处理,食用时需要注水加热,可以保持原有的食物口感。

 

  这个小盒子就是中国航天员所使用的食品加热器,为了节省空间造得体积小巧,但刚好容得下袋装的太空食品。

 

  在飞船里,几立方米的空间里要塞进三个航天员和他们的生活物资,物资的合理捆扎固定非常有必要,要确保这些瓶瓶罐罐占用的空间最小化,还不会在剧烈的颠簸中意外松脱。

 

  “水是宝贵的,一滴都不能浪费”,这句话在太空同样适用。在宇宙中,航天员的生活用水必须循环过滤使用,图为景海鹏正在操作冷凝水收集设备。

 

  景海鹏正在练习更换太空废物收集系统除臭装置尿液储箱。照片右侧桌面上的设备就是中国航天员所使用的太空马桶。

 

  空间站模拟舱内的任务训练。这个模拟舱完全重现真是在轨的天宫一号,连舱壁上悬挂的中国结都一样。

 

  刘洋在检修天宫一号模拟舱里的设备。身在太空,地面的技师爱莫能助,空间站遇到故障只能靠航天员自力更生解决。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航天员公寓“问天阁”的卧室门,航天员飞上太空前的最后一夜在此度过,当年的航天员们纷纷在门的内侧签名留念。

 

  进入飞船的时刻终于来临,所学的一切即将真枪实弹地派上用场。一次新的航天任务就此完成漫长的准备,终于要付诸实施。

责任编辑:冷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