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教育工作者畅谈用教育托举中国梦

2013-06-18 16:38:00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中国梦网上系列谈”举办第三场活动 教育工作者畅谈用教育托举中国梦

  新华网北京6月18日电(记者赵超、隋笑飞)由中宣部宣教局、中央外宣办网络新闻宣传局、北京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中国梦网上系列谈”第三场活动18日在中国网络电视台举行,5位来自教育领域的工作者围绕中国梦进行网上座谈,并回答了网友的提问。

  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教师郑丹娜在20年执教生涯中,始终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还通过担任郑丹娜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帮助青年教师成才。在她看来,少年有梦,则民族有梦,少年追梦,则国家兴旺。“我愿意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我的学生们大胆做梦,快乐追梦,感受幸福的成长。”郑丹娜说。

  51岁的王欢是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和东四七条小学两所学校的校长。30余年教育之路,王欢始终全心全意地追逐着教育梦想。她认为,教育工作者现在赋予孩子们的,正是明天他们赋予世界的,他们终将是托起中国梦的力量。王欢说:“让学校成为孩子梦开始的地方,让基础教育成为爱与成长、梦与成才的殿堂,这是我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梦想。”

  王玉华是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五中学的高级教师,他从大山里走出来,又回到山区学校任教。王玉华说:“我能够理解偏远山区孩子渴望走出大山的心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更多山里的孩子圆他们的梦。”如今,随着山区中学搬迁工程的实施,山里的孩子可以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是让王玉华最感欣慰的事。

  北京市通州区培智学校教导主任李银环从事的是特殊教育工作,面对是的残疾孩子。在特教工作者的努力和坚守下,孩子们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一份份浓浓的关爱。李银环相信,在整个社会更加宽容友善的氛围中,残疾孩子一定会更有勇气去面对他们的人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她说:“无论是我的特教梦,还是残疾孩子接受教育的梦想,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

  从事高等教育的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郭海燕也有自己的教育梦,她经常想的是如何在高质量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后,为社会作更多的贡献。网上座谈中,她深情讲述了自己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去重灾区学校做志愿者的经历。郭海燕说:“作为一名教师,我的梦想就是永远和我的学生在一起,永远和老百姓在一起,坚守讲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网上座谈中,网友积极参与,踊跃提问。初步统计,访谈期间网页浏览量达352.1万条,收到网友留言1912条。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文明网、光明网、中青网等中央新闻网站对网上座谈进行了同步直播。

  原标题:“中国梦网上系列谈”举办第三场活动 教育工作者畅谈用教育托举中国梦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