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绿色转型的直接责任者
生态教育论坛 气候变化论坛 电视高峰论坛 绿色农业论坛 在2012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期间举行的生态教育论坛、气候变化论坛、电视高峰论坛和绿色农业专题论坛上,与会嘉宾就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对话,并发出了“绿色转型是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新型发展道路,每个单位、每个人都是绿色转型的直接责任者”的呼吁。
生态教育论坛
完善环境科普教育
多思社会公共利益
贾峰 (时任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主任)
“环保社会教育是环保运动公众参与觉醒的前提和基础。构建更全面系统的环境科普教育需要考虑中国的国情,不考虑经济发展,认为环境至上,那是缘木求鱼;不考虑环保,只考虑经济发展,那是竭泽而渔。所以在现在这个时代,除了个人权益以外,更要考虑社会公共利益。在通向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教育来思考。”
■ 论坛声音
“每一个公民在行动中如何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可以概括为四点:第一是洁身自好;第二,以己及人、推己及人;第三是作为消费者的力量,即消费为环境负责,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什么商品将决定供给者生产什么样的商品;第四,公民的力量,公民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对良好环境的诉求反映出来,并实现与政府、企业的互动。”
——时任北京大学环境工程与科学学院教授 张世秋
“生态教育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涵盖各个教育层面。随着人类对生态危机的认识,生态教育逐渐走出了生态学的专业范围,进入公共的舞台。环境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转变观念从意识上高度重视,更需要采取切实行动,在实践中身体力行。”
——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其凤
电视高峰论坛
绿色捐赠推动慈善生态化
金媛影(时任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企业慈善应该是实现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公众希望更公开、透明、诚实的基金出现,人民的捐款用在哪里,需要反馈,这就促使了慈善生态化的形成。因此,关键在于要努力搭建各种“绿色捐赠”平台。
2011年,中国一亿人在淘宝上购物,卖家就代替进行捐款,这一次捐款就是830多万元,每笔捐款8分钱不到。这表明了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是有爱心的,只是缺乏相应渠道,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
■ 论坛声音
“如何做慈善?关键是倡导生态慈善,用慈善来净化全民的心灵。不要把慈善看成是对弱势群体的恩惠或同情。应该注重对他们的培训,因为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光明天使基金创办人 杨福海
气候变化论坛
加强科学监测
做好风险管理
崔鹏(时任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据统计,2010年我国发生的山地灾害是往年的10倍左右,人员死亡和失踪达2909人。中国陆地国土2/3为山地,山地灾害分布广泛、活动频繁、类型多样、危害严重。目前,气候变化下山地灾害活动呈现出大规模、链生性、群发性、极端事件常态化、城镇受灾突出的特征,从防灾减灾角度来看,灾害风险管理必不可少。
做好灾害的风险管理包括识别潜在灾害、确定引发灾害的主要因素,风险分析与评估:发生的可能性、规模、危险区和安全区、损失,灾害监测、预警、预测、预案,主动减灾,结合岩土工程措施、生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综合减灾等。
对于因极端降雨和地震等灾变事件引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等不能控制的自然灾害,要通过科学配置工程措施和管理性的措施进行控制减轻灾害。
■ 论坛声音
“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今天上午大会的开幕式和基调演讲中谈到的问题,几乎全部都能和气候变化联系在一起。在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上专门做一个气候变化论坛,就是要集合专家、学者们的智慧,共同探讨气候变化影响和政策,使之成为跨领域、跨学科交流的一个桥梁,也成为我们、网友与大众沟通的一个重要场所,共同做好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灾害预防与预警。”
——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 秦大河
“气象意识主要是指公众、社会组织认识、理解和应用气象信息和气象知识,规避气象灾害风险,利用气候资源、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自觉性。天冷了要添衣服,下雨了要带雨具,这些都是基本的气象意识。人们利用气象知识趋利避害就是气象意识的反映。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与社会气象意识有关的也很多,如城市规划中工业区布局、农业种植制度调整、农业结构调整都需要气象意识。例如,美国中部地区龙卷风灾害较多,但对龙卷风的预报准确率较低,只有10%-15%。由于气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沟通良好,公众的社会气象意识较高,凡是气象部门发出预警,社会公众都会采取应对措施。它的现实意义就十分强大。
对于如何应对灾害性天气,政府和社会公众都有自己的责任。只有不断加强社会气象意识,才能提高对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
——时任贵州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广忠
绿色农业论坛
出台多项优惠政策
促进有机农业发展
吴友良 (时任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
要加快有机农业发展,需要“多措并举”。首先是出台优惠政策,通过财政补贴、减免税收和认证费用等经济手段,保证有机农业的有序、良性、稳定发展。其次是组织实施“丘陵山区有机开发、都市和沿海有机产业、有机肥产业、生物源农药产业、大规模有机种植(养殖)基地建设、百万有机农户、有机产业青年创业、城乡对接的有机菜篮和菜店、有机产业全民宣传教育”等10大工程。最后,还需要健全和完善有机农业的组织管理体系,从生产、认证、销售等各环节对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进行规范管理。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必须依靠农业、环保、海关、技术监督、认证认可、工商等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和配合,促进有机农业发展。
■ 论坛声音
在论坛上,与会嘉宾们除了作主题演讲,还在最后进行的对话互动环节就贵州如何发展有机农业展开了激烈讨论。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骆世明建议,贵州在发展有机农业过程中,规划种植产业要注意景观效果与水土流失的问题,发展畜牧产业则要及时处理畜禽的排泄物,尽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大力发展有机反季节蔬菜。其他嘉宾也认为,当前农产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发展有机农业、生产有机农产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贵州完全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在发展有机农业方面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
- 冬季取暖 小心热水袋等物“低温烫伤”2021-01-08
-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系列活动陆续开幕2013-07-18
- 贵阳倡导盛会绿色出行 掏出公交卡丢开方向盘2013-07-18
- 记者提前探营生态盛会 贵州家常美食唱餐桌主角2013-07-18
- 倡导回应里约+20峰会精神 2012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将举行2013-07-18
- 两岸三地嘉宾应邀参加生态文明贵阳会议2013-07-18
- 台湾嘉宾高度评价2012生态文明贵阳会议2013-07-18
- 贵阳市领导检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筹备工作2013-07-18
- 生态文明论坛 志愿者参加年会综合演练2013-07-18
- 生态文明论坛年会期间 专人24小时值守载人电梯2013-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