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必由之路

2013-07-19 16:59:00 来源:贵阳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贵阳登台

  贵州、贵阳致力于探索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贵州就积极探索和践行“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持续发展道路,取得了显着成绩。2007年,贵阳市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总结和发扬历史经验,充分发挥气候凉爽、空气清新的比较优势,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

  此后,以生态文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在贵阳得到充分实践,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迅速成长。

  至2009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的召开,构筑起多方参与模式,团结了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力量,形成了《贵阳共识》。而坚持绿色发展、在生态文明道路上一路创新探索的贵阳,也借助这次盛会契机,走到了聚光灯下、登上了舞台中央。

  主旨演讲 在2009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主旨演讲会上,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时任国家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门委员会原副主席莫汗·穆纳辛格,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主任张维庆,北京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周其凤先后进行了精彩的演讲,阐述了自己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独到见解和看法。

  大会主题

  发展绿色经济

  我们共同的责任

  以“发展绿色经济——我们共同的责任”为主题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于2009年8月22日至23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会议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北京大学和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协会、中国气象学会、气候组织、中国企业家论坛协办。

  生态文明是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英国前首相 托尼·布莱尔

  2009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刻,在这一年,中国将迎来国庆六十周年,中国应为自己六十年来获得的成就感到荣幸。

  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挑战是一致的,因此必须通过正义、团结才能面对挑战,达到共同繁荣。今年莫拉克台风影响到中国大陆和台湾,台风带来的暴雨造成的灾害是巨大的。这就说明,我们有时在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中作出的抉择是不对的。如果不能科学地解决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我们的地球将会受到威胁。如果我们现在还用以往的方式来做事情,我们的商业会因为我们的不作为受到更大的伤害。

  如今,作为能源的石油在不断地减少,我们必须要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和使用,根据联合国的要求,在接下来的十年中保证全球碳排放量在2050年前同比减少百分之六十。从全球来说,大部分的碳排放量都是发达国家造成的,他们应对此负责。同时,所有国家都必须要采取行动,如果大家都有减少碳排放量意愿的话,正如中国的一句老话“有志者,事竟成。”

  目前,数十万中国企业已经负起低碳排放的责任,在近十年内,中国出现了六大光电制造商,太阳能发电的产值达到了二百亿美元,电力机车生产和销售在十年内增长了十倍,中国已经在世界上展示了绿色产业的能力。在风能利用方面,中国现在是全世界最大的风能发电设备制造商,这说明政府制定的政策已经落实到企业。

  所有城市都是生态文明非常重要的角色,我相信贵阳已经在中国的生态方面领先了其他城市。除此之外,中国的其他城市也在做着相应的工作,广州、长沙、珠海、海口、呼和浩特、南宁等城市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推动生态文明。中国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的发展目标,而中国的城市也是按照这个目标在发展。

  今天的会议为我们描绘了美好的未来。我今天面对的是一座非常文明的古国,我为每次成功的访华而感到骄傲,祝我们的友谊加深,希望大家和平发展。

  做好八项工作

  探索环保新路

  ——时任国家环境保护部部长 周生贤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确定下来,提出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建设生态文明,在我国是形势使然,前途光明,任务艰巨。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传统工业文明的弊端日益显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环境压力继续加大。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关键问题。主动有效地破解这一难题,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要准确判断环境保护所处的历史方位,继续推进历史性转变;坚持以人为本,加快解决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要给环境以人文关怀,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鼓励各部门各地方大胆实践取得经验。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决策,出台了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新增中央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是重要的投资方向。

  随着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一项长期战略的实施,随着坚定不移地推进环境保护,必将带来“产业结构调整、消费水平升级、环境问题转型”。对这一变化趋势,必须要有清醒的思想认识和足够的应对准备,继续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为此,我们将着力从以下八个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产业发展的难得契机,必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第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应对短期内重化工产业发展难以逆转的态势,必须毫不松懈地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第三,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落实,必须充分发挥环评制度的宏观调控作用。第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必须切实解决城镇环境问题。第五,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统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第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一系列经济社会政策的创新,必须不断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第七,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科技自主创新带来难得机遇,必须大力研发推广高效绿色适用技术。第八,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消费水平升级,必须提倡和引导绿色消费。

  生态文明是

  应对生态危机唯一选择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主任 张维庆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唯一正确的选择,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更高阶段。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气候变暖引发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背景下,在人类文明演进的转折点,中国如何汲取发达国家工业化里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走出一条与生态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符合科学发展和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下面我讲四部分:

  第一部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人类文明经历了100多万年的原始文明,人口达到1亿;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人口达到6亿;几百年的工业文明,人口达到20世纪末的60亿。进入新的世纪,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已经达成了共识,气候变化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人类开始向生态文明的更高阶段迈进。

  第二部分,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生态文明重视人与自然的平等,人类不能贪婪地、无限制地索取自然;生态文明强调人类代际之间的公平,人类必须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绿色地球。中华文明和生态文明有着天然的联系,精神基本一致。

  第三部分,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更具有前瞻性、世界性的文明形态,面临着许多需要开拓、创新的领域。建设生态文明首先需要确立科学的价值观、财富观、消费观。科学的价值观必须承认自然是主体,具有价值;科学的财富观是倡导绿色财富;科学的消费观是倡导绿色消费,鼓励人们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约资源、努力建设促进生命健康和人类发展的绿色家园。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进行系统的战略规划和设计,主要是三方面:一是中国的发展方式必须实现两大转变,即由高碳发展方式向低碳发展方式转变,由粗放扩张的发展方式向集约环保的发展方式转变。二是战略布局,主要是在国家层面要尽快制定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并确立其法律地位。三是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确立新的体制和机制,要建立生态资源环境的三大补偿机制,建立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机制。

  第四部分,发展绿色产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工程。发展绿色产业面临着美国次贷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一件影响全球的坏事,也是一次难逢的重大机遇,全世界都在酝酿着一场新能源、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环保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也叫绿色革命。中国在这场“革命”中,也应该加入行列,实现中华民族文明复兴的科学跨越之路。

  精彩点击

  “可持续发展是山峰,山峰有很多花朵,要看到花朵,可以有很多方法。政府要将环境工作放在政府工作中的主要部分,还可以集结企业的力量。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方面,我们要考虑经济、环境、贫穷三个问题。比方说,有很多宏观经济的措施、产业政策、次产业政策都可以帮助政府,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转移经济产业。我们面临的危险是,贫穷国家排放是非常少的,富裕国家是高收入高排放。要建立起排放降低的社会网络,找到一个通路使中等收入国家有跃进式环保,产生跳跃式的发展。”

  ——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门委员会原副主席 莫汗·穆纳辛格

责任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