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生态文明是行动指南和道德标准

2013-07-19 17:01:00 来源:贵阳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峥嵘初露

  自2009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召开以来,生态文明理念得到更加广泛地传播和普及,各城市以及科学界、工程技术界、教育界、新闻媒体和企业家积极行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2010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的主题从2009年的“责任”深化为“行动”,会议内涵得到升华,不仅注重思想引领,更关注实际行动,强调了会议主体应该是行动的参与者,生态文明的践行者。

  会议期间,与会者围绕低碳经济、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突出讨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探讨绿色就业、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运输、绿色贸易等战略性、前瞻性问题,提供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除展示国内外建设生态文明的典型案例外,会议还践行低碳理念,实现“碳中和”。

  大会主题

  绿色发展

  我们在行动

  以“绿色发展——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的2010生态文明贵阳会议(EFG2010),于2010年7月30日至31日在贵阳市举行,从2009的“责任”到2010的“行动”,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主题在不断深化。2010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北京大学和贵阳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气象学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招商银行协办。

  主旨演讲 在2010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主旨演讲会上,北京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周其凤,时任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环保总局原副局长王玉庆,时任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时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等嘉宾先后发表主旨演讲,阐述了自己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独到见解和看法。

  生态文明建设,高校在行动

  ——北京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 周其凤

  北京大学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对绿色校园建设的独特理解,以绿色校园建设为宗旨,加强校园有关环境生态科学方面的研究,提高师生环境意识,带动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北京大学绿色校园建设注重在物理空间意义上对校园加强节能减排,倡导培育全新的生态文明价值观,使北京大学的学生成为造就未来低碳、可持续发展社会的中坚力量,从而实现高校对社会的作用。2009年以来,北京大学将绿色校园建设提升到事关学校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大大加快了部署各项工作的步伐。我认为,大学应该首要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新能源开发等学术科研领域发挥导向作用,构筑绿色知识体系。

  目前北大在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生态科学、环境工程、经济、法律、化学、物理和国际关系等领域11门学科的课程与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学生的公民责任教育、社会服务意识教育,致力于培养能够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社会中坚力量。

  长久以来,北京大学始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并努力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学生的校园文化中。2009年12月17日在哥本哈根会议结束前夕,北京大学联合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共同发表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共同建设生态文明倡议书》,以此吸引广大学生聚焦哥本哈根,号召大学生肩负起时代使命,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建设生态文明 推动绿色发展

  ——时任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李干杰

  生态文明主要是完善的生态制度,基本的生态安全,良好的生态条件,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规律,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促进、共融。

  生态区域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的有效载体。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举措。近年来,环境保护部先后组织开展了系列的生态建设工作,包括生态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第一阶段,1995年启动了生态示范区工作,目标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组织、积极推进区域的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特别是解决广大农村面临的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第二阶段,1999年开始开展的生态示范区工作,随着不断拓展,内涵不断丰富,生态示范区成为了生态建设示范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积极性,具体分为生态市、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分别推进。第三阶段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先后批准在包括贵阳市在内的18个市县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试点工作。从第一到第三阶段,生态区域建设的工作思路一致,承前启后。通过生态区域建设工作实现了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实现了城乡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统筹发展。

  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模式,推动绿色发展,预示着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生态建设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为载体,通过六个层级的创建完善,六大体系的建设来积极推动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发展,从而指导各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在指标制定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生态环境、生态意识、生态文明、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制度等因素,也要统筹考虑绿色增长的相关指标,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各地的发展规划,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要制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开展分行业、分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对重点行业的生态文明建设给予指导,探讨发展绿色经济、绿色产业,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环境污染治理,实现行业升级和产业的绿色化,加大环境检查和执法力度,建立绿色制度,提高绿色消费意识,引导绿色生产,推动绿色发展。

  倡导低碳生态城市

  ——时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仇保兴

  三百年在人类历史上短短一瞬,但是已经把资源消耗得差不多了,这样是难以延续下去的。现在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工业模式所推动的城市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这样就提出了低碳生态城市。城市本身要转型,这是人类注定的命运。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低碳生态城市,也是应对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系统工程。

  哥本哈根会议提出,我们必须要在2050年把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谁来减少?城市来减少。因为这么多二氧化碳气体,主要是城市产生的。更重要的是,低碳生态城市,并不是要牺牲人们的生活质量,它是让生活更美好的途径。所以说,我们必须从数量扩张型的城镇化转为提高生活质量的城镇化。另外,国家发展低碳生态城市有其优势,应该说国家是把城市的发展转型和低碳工业模式的建设同步,国家的城市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这样的时期还要持续25年——30年。中央政府、国家部委对促进低碳生态城的发展有多项具体措施。比方推行太阳能,选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推行即有的建筑结构改造,推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可操控的方面,推行节水型城市,启动绿色照明示范城市等。

  总之,我们要践行生态文明,必须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国家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必须遵循渐进化、多样化,成本可控,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

  对生态文明概念

  和内涵的思考

  ——时任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环保总局原副局长 王玉庆

  生态文明的本质或中心思想,就是人与自然相和谐。和谐是指一个系统内不同主体之间一种特定的关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是指在一定外部条件下,自然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和功能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的状态,并朝着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类型从单一到多样,功能从低级到高级的方向进化。把人与自然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和谐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一种相互影响、对立统一、不断发展变化的矛盾关系,是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适合人类生存的稳定平衡状态。

  人类的存在与发展,势必是改造环境、干预自然的演变过程。干预力度越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愈烈、风险愈大。干预保持在何种程度,才能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呢?这既要考虑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程度,又要考虑人类自身发展的问题。一方面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预不能超出其稳定的限度,即不能导致较大范围生态系统结构的失衡和功能的降低。另一方面,要考虑人类社会自身有序发展问题。首先是人口的控制。

  总而言之,生态文明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可持续的社会经济政策为手段,以致力于构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社会为目的,遵循自然规律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内涵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生态文明是一种积极、良性发展的文明形态。二,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三,生态文明应是一种科学的、自觉的文明形态。四,生态文明与物质、精神、政治文明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整体框架。

责任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