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2013-07-19 17:12:00 来源:贵阳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声名鹊起

  2011年,“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对于坚持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贵阳,2011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的召开,具有深远意义。

  不容置疑,经过两年的历练,2011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实现了会议与专业论坛、会议与展览、国内与国际的结合,无论是层次、规模还是影响力,都有了明显提升,日益显示出旺盛生命力。

  在发展的长河中,城市的生态文明是一种高级的文明形态,工业化则是人类文明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借助2011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的召开,贵阳市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围绕绿色就业、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运输、绿色贸易等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展开讨论,构建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互动双赢。

  开幕式演讲 在2011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爱尔兰前总理、爱中合作理事会终身名誉主席伯蒂·埃亨,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围绕今年会议的主题“通向生态文明的绿色变革——机遇和挑战”进行演讲或视频讲话,阐述了自己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看法和见解。

  大会主题

  通向生态文明的

  绿色变革

  机遇与挑战

  以“通向生态文明的绿色变革——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2011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于2011年7月16日至17日在贵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会议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京大学、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秘书处承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工程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协办。

  走一条经济与生态双赢的道路

  ——全国政协副主席 董建华

  两年来,在各方的支持和参与下,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得到了长足发展,论坛规模不断扩大,交流议题日益广泛,国际影响逐步增强,会议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以及社会各界就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加强合作、平等交流的重要平台,对促进各国、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从2009年的责任,到2010年的行动,到今天的机遇和挑战,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的主题不断变化,从注重思想引领到及时行动的紧迫性,再到正确认识形势的复杂性,会议内涵逐步深化,对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作用越来越大。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一定能够办得越来越好。

  近年来,中国政府下了大力气,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到2020年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和政策措施,制定了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性的工作方案。这些措施包括: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林业等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等。就在“十一五”期间,中国五年累计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1%。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完成这样的节能减排任务,对相对落后的中国来说,困难有多大,可能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但是,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完成了这个任务。短短几年时间里,中国在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上跨出了大大的一步,这也更加坚定了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

  过去的30多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世界瞩目的高速发展,同时,我们也付出了代价。痛定思痛后,中国对环保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飞跃。中国意识到,必须走一条经济与生态双赢的道路,于是,便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当前,一场绿色变革正在华夏大地展开。在这场历史变革中,中国社会各界付出了卓绝的努力,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无论是在环境保护、再生能源、生物能源还是二氧化碳储存和沙漠绿化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资源,并取得了长足进展,中国近期的经济逐渐显现出“绿色”。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中国的发展还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

  历史上,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都曾经历过严重的环境问题,也走了不少弯路,最终经过相当漫长的时间,随着他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政府和民间开始认真着手解决环境问题,严格立法执法,取得了成效。我相信,有这些历史的借鉴和宝贵的经验,加上中国政府和百姓坚持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我们一定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取得成功。

  在这里,我希望的是,全人类都要对气候变化、拯救地球环境作出更大贡献。我们国家要这样做,全球每一个国家都要这样做,特别是发达国家更要加倍努力,因为他们是最有条件的。女士们、先生们,这不但是国家的行为,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尽最大努力来面对这个挑战。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政府正视机遇和挑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使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一个新的阶段。相信,五年后的中国必然焕然一新、生机盎然。

  激励创新发展

  开展全面合作

  ——英国前首相 托尼·布莱尔

  今年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中国正式启动了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并且将绿色发展定为中国发展战略的核心。作为一个重要的平台,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为与会者提供了共同探讨、实现低碳以及绿色发展的机会。

  今年,中国长江沿岸地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水旱灾害。可见,应对气候变化已迫在眉睫。也正是因为有这类灾难,国际社会应通力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减排,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近几年出现在中国南方的极端天气情况说明,城市管理者需要加强自然灾害风险处理能力,提高极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地区的适应能力,投入用于开发新技术的资金,建造可提供更加稳定的水、电、食物以及废物处理的城市基础设施。要做到这一点,发达国家需要与发展中国家共享专业知识和技术,甚至提供经济上的支持。

  低碳和绿色发展是应对城市所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的唯一解决方法。建筑和交通的能效,各行业碳排放的减少,城市发展和绿色产业所需的替代性清洁能源,所有这些都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已经拥有了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实现低碳转变所需的各种手段、技术和工具。然而,要达到最终的目标,需要政府激励企业通过创新求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合作是关键——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间的合作,政府、企业以及全球非政府组织间的合作。

  通过生态创新

  达到生态文明

  ——爱尔兰前总理、爱中合作理事会终身名誉主席 伯蒂·埃亨

  贵阳美誉众多、森林环绕,被称为“森林之城”,贵阳不仅是一个生态城市,还是一个数字化城市,它集高科技金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为一体。根据我在欧洲的经历,贵阳在可再生能源使用方面也是位居世界前列的。

  气候变化一直是一个全球性的紧急问题。国际能源署最近的估计表明,由于2009年的经济低迷,碳排放有过短暂的下降,但在2010年又达到了新高。因此,在中国,在爱尔兰,在欧洲,我们都在努力利用自然资源来尽快促进低碳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为了建成生态文明,我们必须从全球着手,运用生态创新,通过能降低环境影响的产品和服务,把思想的转变变成经济的增长。我们必须保护我们的资源,鼓励更高效的资源利用,欧洲的目标与此很接近。但从全球范围来讲,我们才仅仅开始明白和运用生态创新。

  在1997年到2008年我当总理期间,我们进行了很多这些创新的研究并付诸实践,收到了极好的环保效果。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我们学到了一些经验教训——要把地球带回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我们就必须帮助政策制定者们理解、分析并认识到总趋势;理清生态创新路上的障碍,以帮助制定有效的政策;帮助社会降低那些靠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增长;让消费者明白,不同的产品及不同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不同的环境后果。

  森林是我尤其在意的一个话题。在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遭受了——而且还将继续遭受——毁林带来的灾难。从2000年到2010年,地球丧失了520万公顷森林。但如果我们细看,就会发现,有很多国家正在努力造林,以不让这个数字更糟糕。

  通常,毁林只是为了把土地用于农业。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尽管由此产出的粮食是很需要的,但这样带来的好处是不长久的,且毁林还会导致水土流失,很多地方甚至还出现荒漠化。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另外,要合理使用土地,让土地为所有人服务。在爱尔兰,我们已经把低产值的农业用地转变为高产出的森林。更重要的是,这些森林的可持续性,就像你们中国很多地方所做的一样。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的生活水平,增加了他们远期的财富,还建立了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活跃的林业产业,减轻我们对进口木材的依赖。因此,大家都愿意积极参与,现在,我们的这一产业也做得很好。

  近些年,我们看到了不同形式的由于环境问题而导致的灾难,有干旱、洪水、农业歉收等,气候变化的影响无处不在。那么,我们如何来应对呢?我们每个人都得做好分内事。近些年,我感到很自豪,因为我和一些机构一起工作。这些机构不是把经济利益放在环境利益之前,相反,是把环境利益和企业利益捆绑在一起,以达到两者共同的利益。我加入了这样的机构,因为我相信这才是前进的道路。

  回到主题上来,全球上下应该全力让环境需求与经济需求相一致,通过生态创新以达到我们生态文明的目标,我们可以增加就业,获得更大的经济增长及社会进步,这反过来又会为我们的后代带来低碳环境及更多的自然资源。最后,我引用爱尔兰诗人、诺贝尔奖获得者威廉·巴特勒·叶芝的诗来结束我的演讲:“请你静静地行走,因为你踏在我的梦里。”

责任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