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生态贵阳共奏绿色交响

2013-07-19 17:29:00 来源:贵阳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焕然一新的贵阳街景。韩介明 摄

  7月的筑城,凉风阵阵,天高云淡;7月的筑城,绿色盈盈,充满憧憬。漫步在这个城市,呼吸新鲜空气、欣赏优美风景,这个夏天,注定“爽”在贵阳。

  盛夏,是农忙时节,也是见证成长的季节。这个夏天,思想的火花又将绽放贵阳。

  从默默无闻到打响“爽爽的贵阳”品牌,这个城市历经一系列变革,也收获丰硕果实。这座城市的百姓,会用他们的笑脸告诉你,生活在变好,明天更精彩。

  贵阳之“爽”,蕴藏在贵阳当地的风土、人情之中;贵阳之“爽”,包含在城市的发展、改变之中;贵阳之“爽”,为这座城市吸引到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贵阳之“爽”,为贵阳人增添信心、孕育希望。

  如果把气候、风土、人情等本土资源比作“爽爽贵阳”的“先天之本”,那么,科技、政策等外部资源,则是助推“爽爽贵阳”跨越发展的“神来之笔”。

  “爽爽的贵阳”,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既要保持气候的“爽”,也要赢得发展的“爽”。

  近年来,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科协年会等全国性会议陆续在贵阳召开,科技、文化、经济等资源涌入这座城市,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注入了活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祖国的花朵,虽然小小年纪,心中也有梦想——看,贵阳市第十一幼儿园的小朋友拿起画笔,画出了自己看到的贵阳美景,画出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更画出了自己的“中国梦”。

  “爽爽的贵阳”,也有自己的“中国梦”。这个梦想就是,以生态文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在梦想领航下,贵阳,这个昔日的“经济洼地”,正在聚力后发赶超;贵阳,这座崛起的“生态之城”,正在书写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新篇章。

  稿件来源:贵阳日报

 

饶婧琳 绘

  ■市民期待之心声表达

  1、花溪清华中学教师詹洪明:

  亮出城市名片 共铸绿色未来

  花溪清华中学教师詹洪明在教育岗位上工作了28年。从2009年开始,每一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他都关注,是一位资深“粉丝”。

  “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能让生态文明理念更深入人心。”詹洪明说,这几年里,生态文明已成为贵阳的一张名片。贵阳不缺生态资源,山川、河流、气候等都是贵阳独特的生态优势。近年来,花溪十里河滩、小车河等湿地公园的建成开放,让詹洪明非常高兴。

  “工作之余,和家人一起到湿地公园散步,最能让人感受到贵阳独特的生态环境。”詹洪明说。

  2、软件工程师杨发生:

  鼓励青年创业 壮大绿色产业

  家住云岩区的杨发生是一名软件工程师,从贵州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他就投身IT行业中,打算用自己的力量开创一片天地。

  “我出来打拼已经4年了,享受到了‘三个20万’、SYB培训等多方面的创业支持。”杨发生说,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下的贵阳,必然会给创业者提供更多、更广的平台,与生态文明相关的“绿色产业”,也一定会得到更多支持。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他才在创业之路上坚持了4年。

  杨发生说,软件、文化等产业不会产生污染,而且能吸收较多人就业,与生态文明理念非常契合。“我期待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上有更多关于IT行业的资讯,能为我的创业路提供更多指引。”杨发生说。

  3、出租车驾驶员刘国红:

  加速路网建设 共享畅通城市刘国红曾任公交出租公司二车队副队长,开了几十年出租车的他,对于近年来贵阳交通的改变大为感慨:“随着许多新路的贯通,开车确实方便了不少。”

  “交通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刘国红说,贵阳以生态文明立市,良好的交通不仅能为贵阳树立好的城市形象,还与发展经济、文化等息息相关,是一项基础性、民生性工程。

  “关于如何构建路网工程,国外专家没准能提供一些更好的经验,让贵阳变得更加畅通。”谈到即将举行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刘国红满是期待。

冯惠纯 绘

张皖琳 绘

  4、贵州师范大学学生张凯:

  全民参与共建 营造良好氛围

  张凯是贵州师范大学学生,也是个地地道道的贵阳人。近年来,张凯多次参与志愿服务。在与志愿者打交道的过程中,张凯感受到,生态文明不仅是官方的声音,更是贵阳人自己的声音。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即将举行,他对此充满期待。

  “这几年来,和我一样义务投身生态文明活动的志愿者越来越多。虽然我们做的大多是小事,但是我们有热情、有信心,而且准备好为贵阳出一份力。”张凯说,生态文明理念已深入人心。大家都认同这个观念,所以都愿意参与其中,并为之出力。

  “我相信这种全民参与的力量,会在社会上营造一种氛围,并助推这个城市朝着更好的未来迈进。”张凯说。

  5、乌当区居民张燕:

  打造文化地标 构筑精神高地

  每逢周末,只要一有空,家住乌当区的张燕就会开车带着孩子去孔学堂。“自从去年孔学堂落成后,孩子的周末活动就多了一项新内容。”张燕说。

  张燕眼中的生态文明理念,是与城市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张燕说,早在几年前,贵阳没有系统传授国学知识的讲堂。孔学堂的落成,填补了这一空白,不仅让孩子接触到国学,还能让所有市民免费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今后几年,我相信贵阳还会修建更多孔学堂这样的文化殿堂,让贵阳人好好地‘充电’。”张燕说。

  6、南明区水口寺社区社工刘丽:

  帮助特殊群体 彰显人文关怀

  刘丽是南明区水口寺社区的一名社工,已工作10多年的她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知心妈妈”。

  “城市的发展,最终是为了让百姓受益。不管对哪个群体,社会都应该给予关爱。”刘丽说,作为一名社工,她接触过很多特殊人群。相比普通人,这些人更需要社会的帮助。

  “与周边省会城市相比,贵阳的困难群众面相对较大。我相信,即将举行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将指引贵阳的发展更趋绿色、科学。这样的发展模式,必然会惠及每一个人。”刘丽认为,民生工程是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丽希望贵阳能以社区为单位,给予特殊人群关爱,为“后发赶超”做好“后勤保障”。(余泽昊 杨禹璋)

责任编辑:刘晓丽
新闻关键词:生态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