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政务 | 财经 | 房产 | 文化旅游 | 新鲁商 | 健康 | 食品 | 培训 | 娱乐 | 体育 | 艺术 | 评论 | 法制 | 视频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贵阳国际论坛]“人类消耗的资源已需1.5个地球提供”

2013-07-21 15:50:00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贵阳国际论坛]“人类消耗的资源已需1.5个地球提供”

  ——中外人士热议“生态赤字”倒逼发展方式转变

  新华社记者王橙澄、王新明

  “世界上许多地区包括中国,都已出现‘生态赤字’。人类消耗的资源已经需要1.5个地球提供,远远超过生态承载力。”世界自然基金会淡水项目官员朱迪说,“如果按照现在的发展方式,到2050年,我们需要3个地球来提供人类消耗的资源。”

  正在此间举行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上,“‘生态赤字’倒逼发展方式转变”成为中外嘉宾热议的话题。

  就此,中国市长协会专职副会长陶斯亮认为,这些年积累的很多“城市病”“生态病”,不能再让它“病入膏肓”了。

  转变发展方式,是当前全球都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绿色转型”已到了关键时期。

  “要将产业链向高端延伸,而不是停留在产业链的前端、价值链的低端。”河南平顶山市委书记陈建生认为,类似平顶山这样的资源型城市,极易遭遇“资源依赖陷阱”,资源总会枯竭,必须及早考虑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推进传统产业的升级、调整。

  同样,德国赫尔腾市是个欧洲老牌资源型城市,当前也正在谋求“绿色转型”。赫尔腾市副市长沃尔克林德纳说,作为欧洲过去最大的矿区,采矿业能为赫尔腾提供1.5万个就业岗位,但随着资源的开采和减少,这些岗位逐渐消失。

  为实现转型,赫尔腾近年来投入了数千万欧元。其中,对当地三个老矿区重新进行了规划,包括建设新能源开发区、创意发展区等,并将以前的采矿区打造为风景区。

  如今,一些正在加快发展的城市,也在赶超过程中注重守护一方水土,设立环保“第一道防线”。贵阳市市长李再勇说,近年来,贵阳在项目方面严格监管、提高门槛,在数量上“做减法”,同时在培育生态产业链方面“做加法”。贵阳每年婉拒耗能高、污染重、效益低的投资项目涉及金额都在300亿元以上,通过“做减法”腾出环境容量。现在,贵阳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不少参会嘉宾表示,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当前一些地方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何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长沙市近期拒绝了一个70亿元的项目,近年来还关停了190多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这些项目会增加碳排放量。但说实话,对一个急需发展的城市来说,地方政府还是会心疼的。”湖南省长沙市副市长姚英杰说。

  朱迪建议,各个国家和地区应从提高生产效率、保护自然资源、引导资金流向、促进绿色投融资、转变消费模式、加强机制建设等方面着手,实现“绿色转身”,着力改变“生态赤字”。

  “如果大家共同努力,到2050年,我们有望重回人类‘生态足迹’只需一个地球的时代。”朱迪说。

  新华网贵州频道7月20日电

责任编辑:刘晓丽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新闻热线:0531-67753777 投稿邮箱:news@sdnews.com.cn
新闻许可:37120170003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P223W22号  电信许可:鲁B2-20240534  ICP:鲁ICP备09023214号
主办: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Copyright © 1997-2019 SD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