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强经济学”对经济调控理论的新贡献
7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的看法和建议,并在大家发言后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在发言中阐述了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强调要把握好合理区间和政策框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当前,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国际上,美国经济出现回升迹象,处在是否改变GE政策的关键时期;欧洲金融危机虽基本排除但经济没有明显好转;日本靠超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日本经济“虚热”,实体经济的疲软状态没有真正改变,全球经济复苏艰难,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国内,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面临着多年没有过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国当前正进入改革的“深水区”,虽然说转型升级有新的增长,但所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也不少。在当前经济局势下,如何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释放经济能量;如何利用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来处理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都是令人关注的。
众所周知,在经济理论中,有所谓的“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不同调控方式,是任由“看不见的手”来充分发挥调节功能,依靠市场来自由调节资源?或是由政府以“看得见的手”来积极干预经济发展趋向,主动调配资源呢?这一直是经济界长时期关注的热点和争议的焦点。国际经济发展史上,这“两支手”的作用也表现出非常复杂的实际状态,反映在经济理论上,也是扑朔迷离的,如何进行宏观调空,结论并不明朗。
现在,针对中国经济运行出现的种种复杂问题,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合理区间”论,阐述了中国的经济调控政策,力图最有效地发挥“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互动协调的科学调控作用,既努力保证让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着力深化改革,推进发展方式转变,调结构,释红利,同时又尽力避免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的“上下限”,避免使经济出现大起大落,防范严重经济危机的出现。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局势,面临着改革过程中的难题和风险,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有智慧和勇气,要用新视角和新思路,正确认识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把握好、运用好宏观政策,统筹施策,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当前,中国经济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必须更加注重依靠转型升级来促进发展,必须注重以调结构、促改革来释放红利。一方面,要继续用好已有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巩固发展成果;另一方面,要适应新形势,创新思路,运用新举措,统筹考虑,形成科学的宏观政策框架,给市场以稳定预期,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李克强总理强调,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显然,对于“上下限”之间“合理区间”的划定,既是有利于科学合理实施调控政策的实际措施,同时也是经济调控政策和经济改革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具有创新意义的经济学新观点。
显然,划出经济运行“上下限”之间的“合理区间”,以“稳增长、保就业”作为“下限”的临界线;以“防通胀”作为“上限”的临界线。强调在“合理区间”内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结构为着力点,着力推进改革;当经济运行逼近“上下限”时,要侧重稳增长,防通胀,保经济运行安全,防范出现大风险。既要研究战略和规律,又要捕捉苗头和倾向;既不以一时指标变化而改变政策取向,又不让经济运行出现大起大落;既要稳当前,又要利长远;既要增强经济增长,又要不断改变民生,促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这就是“克强经济学”关于“合理区间”论的主要内容。
从这些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一方面,“看得见的手”在积极发挥功用,防范经济滑出“合理区间”,积极通过政策调控避免危机出现,既要稳增长、保就业,又要防通胀。另一方面,发挥“看不见的手”的积极作用,为了更充分地发挥“看不见的手”的能动功能,政策调控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市场化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通过简政放权,调整结构,让中国经济体制注入更彻底的市场机制,以松绑放权来激发企业的发展活力,以深化改革来释放红利。在这里,政策调控和市场机制积极统一起来了,二者的关系是辨证关系,是积极互动的。
政府的宏观管理是为了防大危机,避大风险,是为了让市场公平竞争得到真正体现,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和自我调节的作用,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
总之,李克强总理的“合理区间”论强调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创新驱动,既稳当前、又利长远,一举多得,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李总理的这一关于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论是“克强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经济学宏观调控理论的新贡献。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96_76596.html
本站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观点中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