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验传非洲(中国梦·赤子心)
作者:李凉
他把中国的乡镇企业模式、劳动密集型外包企业和计划生育政策等介绍给尼日利亚决策层,还用亲身经历批驳“中国威胁非洲”论调
2010年,在海外求学谋生10余载的侯振博从上千名竞聘者中脱颖而出,被英国海外发展研究院录用并派往尼日利亚总统府,协助尼总统千年发展目标高级特别助理格比诺尔工作。
“这10多年正是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我与祖国一起成长。”侯振博说,在英国参加求职面试时,他把所学经济理论与对中国经济发展经验的思考结合起来,在小组讨论中提出帮助非洲国家减贫的几点想法,引起面试官极大兴趣。面试后不到两个小时就接到录用通知,成为该组织运营50多年来第一个入选的中国人。
尼日利亚面临发展瓶颈,希望在消除贫困、开创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方面学习中国经验。侯振博表示,自他上任以来,已经成功地将中国的乡镇企业模式、劳动密集型外包企业和计划生育政策等介绍给尼日利亚决策层。他说,在尼工作期间,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总统等政要、高官,也有机会在实施项目中深入各州田间地头,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话题”和“中国经验”已开始深入到非洲的许多角落。
“但是,尼政府高层确实有一些官员对中非关系和中尼关系的发展持怀疑态度,他们不明真相,经常抱怨‘中国的企业不雇佣当地员工’、‘使尼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等。”侯振博深入中国在尼企业认真调研后,有理有据地驳斥了这种论调。他说,在尼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国企员工以各工种相关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为主,根据当地法律法规要求,雇佣了大批当地人从事基础建设工作。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中国技术工人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培训当地员工,使他们逐渐成为技术骨干。侯振博调查的数据显示,当地员工与中国在尼工程人员的比例普遍达到10∶1以上。因此,中国企业不仅没有威胁到当地就业形势,恰恰相反,给当地民众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侯振博说,在尼精英阶层之所以有这种论调,一个重要原因是中资企业的公关工作还有待改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建筑公司在这方面做得很到位。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在尼日利亚总统府行政大楼里,几乎每间办公室都挂着德国朱丽叶伯格工程公司的宣传挂历,德国工程师和当地雇员合作的场景赫然在目,视觉冲击力很强。中国在尼企业往往强调“低调”行事,像这样主动正面的宣传做得太少。
在尼日利亚工作半年后, 侯振博于2011年应美国斯坦福大学邀请,作为30位中美青年领袖之一,参加为期一周、一年一度的斯坦福中美青年交流会活动。美方对中美两国在非洲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非常感兴趣,侯振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他们做了介绍。侯振博表示,中美都应该力所能及地对非洲的发展承担一定责任。美国希望在反恐和安全领域与尼日利亚合作,但在经济领域,特别是在如何快速解决温饱问题和吸引外资、创造就业等方面,尼日利亚更希望学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的经验。(本报阿布贾8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