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通往中国梦
3月5日11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完成了他的第十次也是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向大会深深鞠躬三次致谢。这次工作报告不仅回顾了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中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经历和成就,同时也开启了未来中国改革发展的新的篇章。
改革确已取得辉煌成就,但经济转型、民生保障、分配不公、社会分化等等依然是亟待突破的课题。13亿中国人民就站在这样的一个十字路口之上:改革是缓腾慢挪,还是大步向前?如何奔向那个属于全体中国人民、更是属于每一个人的中国梦?
成就全球羡慕 民生改善最突出
“作为新代表,我今年第一次参会。当我听完温总理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看到他深深三鞠躬,完成了作为总理对人民的最后一次述职的那一幕时,那一瞬间全场掌声如潮,我心中感觉到的不仅仅是感动、鼓舞,还有一种希望和激动,感觉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力量。”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董事长张传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过去五年,全球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整体形势并不是十分乐观,而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可以说足以让全世界羡慕。”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世贤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在过去五年时间里,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26.6万亿元增加到51.9万亿元,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87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8%、9.9%;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
同时,在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成就,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都实现重大突破,另外,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入列,北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这些中国人民多年的梦想也在这五年里一一实现。
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体会到民生上的切切实实的改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最大的亮点肯定是在民生方面,特别是就业、养老和住房三个方面。”张世贤说。
“保证充足就业这个是政府工作五年来的重中之重,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因为就业本身就牵扯到民生改善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张世贤说。而五年来,政府累计投入就业专项资金1973亿元,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2800万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30万人,保持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过去五年也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不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各项养老保险参保达到7.9亿人,而且城乡低保的覆盖面和费用基数也在大幅提高。
在住房方面,五年来,我国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800多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1200多万套。“这三千万套基本上就能解决一个多亿人的住房保障,惠及百姓范围之大史无前例,而且这些都是确确实实的改善。”张世贤说。
张世贤还表示,过去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般只是说“关注民生”,而今年就直接用“改善民生”这个词,“我觉得这是一个新的亮点,这传达出一个信号,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确实会成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过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是未来政府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未来在医疗、教育等方面都会有更大的作为。”他说。
回应百姓呼声
我们在今年的温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看到了很多内容,都是对百姓和企业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的直接回应,比如,“兰考弃婴”等热门社会事件反映出了儿童福利机构建设问题、城乡低保和优抚对象补助问题等等。
“今年总理的报告中特别提到,要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儿童福利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专门提到这个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民政厅厅长徐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养老机构和儿童福利院的建设,关系到一老一少。”
“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对于社会弱势群体尤为重要,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10%,城乡低保和优抚对象补助标准也进一步提高,这些举措都有利于缩小弱势群体与我们整个社会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城乡均等化的问题也要重点关注。”徐毅说。
今年的总理的报告还首次提出了海洋权益的问题,这在过去几年也一直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过去我们对于海洋经济和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方面还是关注不够的,这次报告直接提出了海洋权益,这里边不仅仅说是领土和海疆的概念,不仅仅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更多的是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这是一个新的亮点。”张世贤表示,“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已经开始从黄色文明真正走向蓝色文明了,这个概念的提出和认识的提升也意味着我们国家已经更为深入地融入到全球化的进程当中了。”
而张传卫感触最深的则是总理在报告中提到的“必须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问题。“近年来,我国能源需求居高不下,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我所从事的的风电产业是我国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是最具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产业。目前发电成本大幅下降,平均度电补贴低于0.2元/千瓦时,具备了大规模发展的条件。总理的报告提出要利用市场倒逼机制促进优胜劣汰,以扩大国内市场应用、重要关键技术攻关为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就是给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发展的希望。”他说。
和张传卫深有同感的还有格力电器的董事长董明珠,“总理在报告中着重强调了转变增长方式,鼓励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作为一个做企业的企业家,非常受用。”她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驶入深水区的改革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应该说大多数容易处理的问题和容易推动的改革都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和完成,而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的则是那些最艰难、最困难的部分了。
“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而所谓深水区的改革势必会有很大的利益触动,它与之前改革最大的不同在于,并不一定是人人都能受益的改革,可能会涉及利益的再次分配,比如户籍制度的改革、公平市场竞争环境的建设、收入差距的缩小等等。这既要很大的政治勇气,也要相当的政治智慧。”张世贤说,“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明确和坚持的一点是,改革一定是要服务于发展的。”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着重强调了深化改革的问题,他提到:“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和依法治国,以及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等是总理特别强调的内容。
从政府工作报告的来看,民生还是一个改革的亮点和突破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比如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方面。张世贤还强调,我们未来的改革不仅是经济领域,也涉及到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这五年的文化体制改革其实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展了,包括社会领域的改革,也是在逐步地向更深的层次推动,但是如何更加深入,也是未来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而这些问题,报告也是没有回避的。”他说。
改革说到底是权利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但无论何种调整,我们改革大的方向没有变化,就是要使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而不是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去替代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而这些年来,我们改革遇到的瓶颈恰恰是两只手常常打架,看得见的手常常成为闲不住的手,因为它本身的职能没有转换,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推不动,所以未来的改革要如何达到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的目标,就是一定要转换政府职能。我们在总理的报告中也看到很多这些方面的目标,比如鼓励民间投资、营改增的税制改革等等。
未来增长质与量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了两个非常亮眼的数字:2013年中国GDP增长目标7.5%,CPI控制在3.5%。
“这两个数字实际上是全世界都羡慕的数字,GDP过去五年平均增长9.3%,物价也控制得相当好,这可以说是本届政府的一个最大的政绩亮点。全世界经济都低靡,我们风景这边独好,这个是挺不容易的。但GDP和CPI这两个数字是带有翘翘板性质的,不能GDP上去了,物价也猛往上走。”张世贤说。
但漂亮的数字背后一定是有质量的、绿色的增长。“政府工作报告里面说2013年我国的GDP将降到7.5,7.5是非常好的经济增长目标,因为我们GDP的规模越来越大,所以我们的经济增长一个最大的转变是从高速增长、两位数的增长转向平稳增长,也就是一位数的增长,那么就是七上八下,关键是我们这个增长中间要没有水分,要实实在在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个GDP中间不带毒,像这次两会代表委员会高度关注的,我们的增长应该是绿色的增长,所以7.5或者是七上八下是一个非常好的增长速度。”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微博]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无论是工业化、城镇化还是产业升级,如何真正地实现有质有量的增长非常关键。比如我们的城镇化,并不能仅仅是土地的城镇化,更要是人口、环境的城镇化,能够真正使两亿六千万农民工融入城市,使他们在他们的这种在城镇化发展当中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能分享城镇化发展的这种成果。这些并不体现在最终的城镇化率的数字之中,但却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王红茹、郭芳、侯隽、李凤桃、白朝阳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