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政务 | 财经 | 房产 | 文化旅游 | 新鲁商 | 健康 | 食品 | 培训 | 娱乐 | 体育 | 艺术 | 评论 | 法制 | 视频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立足实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3-08-12 16:00:00 来源:银川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这一重大而现实的问题已经摆在广大理论工作者的面前。其中,有两大问题必须“想清楚、讲清楚”。一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是什么?二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条件是什么?

  我以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在于对“梦”的精神内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把握。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解释是“梦是一种愿望的达成”。这就告诉我们,“梦”是每个人心中的一种愿望、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但是,这样理解和把握“中国梦”的精神内涵还不够全面和准确。除此之外,还应当包含“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样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勇气、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一种勇往直前的毅力、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和信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梦”的引领,“梦”的支撑和“梦”的激励。因为有“梦”才有动力,才有希望、才有“等不起”的危机感、才有“慢不得”的紧迫感、才有“坐不住”的责任感。

  当然,“梦”不是空想、不是乱想、更不是痴心妄想。“梦”需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实现“中国梦”的现实条件是什么?

  我以为,实现“中国梦”的现实条件是“实力”、是“独立”、是“自信”、是“优越的制度”、是“民主和法治”、是“公平和正义”、是“党的领导”。

  “实力”是基础。为什么我们现在才提出“中国梦”的概念,而不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也不是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原因就在于那时“实力不够”、“底气不足”。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奠定了提出和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警惕的是,虽然我们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但是丝毫不能放松发展的劲头和脚步,牢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的观点,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独立”是前提。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我们就没有资格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

  “自信”是动力。一个缺乏自信的国家、民族和政党,只能谨小慎微地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趋,更遑论实现自己的伟大梦想。因此,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优越的制度”、“民主和法治”、“公平和正义”是保障。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坚持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没有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没有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如同推进“中国梦”快速实现的两只车轮,须臾不能离开。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党的领导”是核心。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领导核心。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当代中国,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就会落空。

  (作者单位:银川市委党校)

  张继业

责任编辑:鲁珊珊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新闻热线:0531-67753777 投稿邮箱:news@sdnews.com.cn
新闻许可:37120170003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P223W22号  电信许可:鲁B2-20240534  ICP:鲁ICP备09023214号
主办: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Copyright © 1997-2019 SD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