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底线民生标准过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东省的城乡医疗救助标准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和广东的地位很不相适!”昨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率队以底线民生保障为重点视察2014年预算报告编制,人大代表表示广东多项底线民生保障标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令人“心情沉重”,其中医疗救助标准更被批“十年没有动过”。对此省财政厅负责人回应,明年财政用于底线民生保障的支出将达80亿元,争取在今后几年使多项底线民生保障标准赶上全国水平,提升医疗救助水平也在研究和考虑内。
财政收入增长12.83%
据统计,今年1~8月来广东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0952.17亿元,同比增长12.83%;全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4643.33亿元,同比增长14.71%。1~8月,全省税收累计完成3884亿元,同比增长17.13%,快于非税收入增速13.39个百分点;税收占比83.66%,比上年同期(81.92%)提高1.74个百分点,比全国地方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
医疗救助水平落后全国
底线民生具体涵盖的项目为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城镇“三无”人员、孤儿、残疾人保障、医疗救助等6类12项。数据显示,今年全省各级财政安排用于底线民生保障的支出共计61.75亿元。
尽管如此,调研报告显示,广东省的底线民生保障水平还是较低。全省6类底线民生保障中,有一类(城镇“三无”人员)尚未制定专门的补助政策,而是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范围;有两类处于全国落后水平——残疾人保障、医疗救助;有三类处于或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
代表“吐槽”保障水平低
2014年财政预算报告已在编制,今年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在预算编制前介入,重点在底线民生保障上提前“干预”。
昨日第一批代表到省财政厅视察,了解明年底线民生预算的初步安排。视察座谈会上,广东省底线民生保障水平低的现状遭到多位代表吐槽。“省人大常委会对底线民生保障的调研报告我看了又看,久久难以放下,心情沉重。”省人大代表杨小清说,底线民生保障的6类12项中,广东省仅1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9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明年支出将增29.68%
对此省财政厅表示,今后底线民生保障水平有望提升。省财政厅预计,2014年全省各级财政用于底线民生保障的支出将达到80.08亿元,比今年增长29.68%。在2014年的预算报告编制中,底线民生投入将明显改善。省财厅透露,到2014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含城镇“三无”人员)拟提高至全国平均水平以上,排名进入前十;农村五保供养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继续按国家标准执行;残疾人保障中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将居于全国前列。
代表追问:医疗救助标准为何十年未动?
在多项底线民生保障项目中,广东与全国差距最大的是医疗救助水平。目前全省城乡医疗救助标准分别是每人每年331元和每人每年302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83元和848元。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还需增加安排16.3亿元。
省人大代表杨小清说,她看到2014年的预算报告编制中,医疗救助标准暂时仍保持不变,而这个标准已经超过十年没有动过。“医疗救助太低,本来是政府的责任却无形中转嫁到医院,暗中形成不好的社会导向,大家认为医院是可以欠费的。”杨小清认为,要实现2016年广东省底线民生保障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到2015年医疗救助标准提升到500~600元较合适。
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副主任黄平也关注到,2014年预算编制中医疗救助的标准不变,他表示不满。“现在看来明年还不打算动。我倒宁愿低保水平不动,拿多点钱来搞好医疗救助。”
省财厅:计划研究和完善医疗救助标准
省财政厅副厅长欧斌回应,现在广东省的医疗救助标准确实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人大常委会的调研报告提到医疗救助人均标准不到中央筹资标准的8%,十年没有增长。在明年预算编制中,低保、五保、残疾人保障这三大块的保障资金会提高,医疗救助标准正在研究和完善。“我们的表态是一定在保障底线民生方面逐步提高,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而在医疗救助标准暂时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将加大医疗救助的综合配套,通过为城镇低保对象购买住院医疗保险、大病救助、资助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方式,健全完善城乡基本医疗救助制度,解决困难群众看病难等问题。(记者卢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