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三号:中国探月工程的“三级跳”
新华网西昌11月29日电(记者李宣良、王经国、余晓洁)即将实施的嫦娥三号任务,将实现中国探测器首次在地外天体的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从2007年到2013年,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三号,中国探月工程实现了“三级跳”。
嫦娥一号:实现从无到有历史性突破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大凉山深处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吸引着世界关注的目光——嫦娥一号卫星在这里由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经过18天时间飞行最终进入环月轨道。根据飞行计划,嫦娥一号在奔月途中,应该安排3次中途修正。然而,由于卫星轨道控制“非常精准”,嫦娥一号只实施了一次中途修正。
进入环月轨道后,嫦娥一号拍摄的月球照片源源不断地传回地球。2008年11月12日15时05分,由嫦娥一号拍摄数据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公布。这是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的一幅影像。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在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一号准确落入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月表指定区域,成功完成硬着陆。撞月过程中,CCD相机实时传回了清晰的图像。
嫦娥一号任务的“完美”实施,标志着中国航天正式迈入深空探测新时代。
嫦娥二号:创造多项“世界第一”
作为我国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嫦娥二号飞行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验证软着陆关键技术。与嫦娥一号任务不同的是,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嫦娥二号直接送到地月转移轨道,飞向月球的整个行程只需要112小时。
与嫦娥一号相比,嫦娥二号安装了更多新装备,开展X频段深空探测技术试验、紫外导航试验、CCD相机高分辨率成像试验、月壤特性探测等一系列新的试验项目。
到达月球轨道后,卫星在距离月球表面100公里的圆轨道开展工作,完成在轨测试和技术验证后,进入更近的100×15公里椭圆轨道,对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虹湾进行拍照。在15公里高度拍摄的月球图像,分辨率达到1.5米。
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表示,嫦娥二号卫星创造了航天领域的多项“世界第一”:首次从月球轨道出发飞赴日地拉格朗日L2点进行科学探测,首次对图塔蒂斯小行星近距离交会探测并获得10米分辨率的小行星图像等。
目前,嫦娥二号已成为我国首个人造太阳系小行星,与地球间距离突破6000万公里,正奔向更远的深空。如果顺利,嫦娥二号有望最远飞行到距地球约3亿公里处。这是中国航天器飞行距离最远的一次“太空长征”。
嫦娥三号:将实现中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
目前,全世界仅美国、苏联成功实施了13次无人月球表面软着陆。如果嫦娥三号任务取得成功,中国将成为第3个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沿着和嫦娥二号同样的奔月轨迹进入环月轨道之后,嫦娥三号探测器将经过主减速段、快速调整段、接近段、悬停段、避障段、缓速下降段等6个阶段的减速,实现从距离月球15公里高度安全下降至月球表面。
嫦娥三号软着陆方案,与国外做法相比,安全性可靠性更高。美国、苏联航天器无人软着陆过程,无悬停和避障阶段。而嫦娥三号引入悬停、避障阶段,探测器可以对着陆区地形地貌进行精确勘察,识别出不大于8度的月面坡度等危险地形,极大提高了着陆安全。
软着陆过程历时短,探测器需要快速感知自身运动状态和环境参数,因此配备了精度高、反应速度快的测距、测速、测高、成像等敏感器。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变推力发动机,具有1500—7500N大推力变化、无级变速特点,能很好地适应不同飞行阶段对发动机推力的需求。
嫦娥三号还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巡视探测。巡视器与着陆器完成解锁、释放、分离、下降到月面、驶离,整个过程每个动作环环相扣,任何一个动作都将影响任务成败。
月面巡视过程中,我国将首次实现对月面探测器的遥操作。“玉兔”号月球车的遥操作,采用自主加地面控制相结合的方式,根据获取到的环境参数,在地面完成任务规划,而巡视器自主具备完成局部规划、避障和安全监测、应急保护能力。
在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中关键性的“落”实施之后,中国还将展开更多的月球及深空探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