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政务 | 财经 | 房产 | 文化旅游 | 新鲁商 | 健康 | 食品 | 培训 | 娱乐 | 体育 | 艺术 | 评论 | 法制 | 视频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杨俊文委员:建议将“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定位为中国《国训》

2014-03-12 16:02:00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马若虎)在今年两会全国政协收到的提案中,一份关于“将‘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定位为中国《国训》,以此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提案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这份提案由世界孔孟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孟庆利建议,由全国政协委员杨俊文提交。

  孟庆利建议,国家宣传部门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的国训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战略认识,将其列为公务员培训和学校教育教材。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在全国举办《国训》大讲堂;利用公共外交优势,参与国际孔子学院等海外文化中心建设,加强人文交流项目。政府财政应该适当加大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众文化经费的投入。充分发挥文化宫、文化站等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活动的数量、质量。克服不良社会风气的滋生蔓延,甚至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杨俊文说,国有国训,校有校训,家有家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建立核心价值的主要渠道。

  孟庆利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训”一脉相承,它们并不是孤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是一种“国家精神”,通过规范国家达到规范公民的目的,更是一种“制度精神”,是一个国家赖以立足、借以扩展、得以持续的灵魂。“国训”体现出儒家思想的核心,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无一不是明君对儒家思想高度尊重与娴熟运用的结果。要在全社会掀起“国训”热潮,必须以“国训”为指导,各级领导各司其职,牢记“政者正也”的为官之道,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人为本,强化落实,人民群众也要自觉践行。

责任编辑:宋莉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新闻热线:0531-67753777 投稿邮箱:news@sdnews.com.cn
新闻许可:37120170003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P223W22号  电信许可:鲁B2-20240534  ICP:鲁ICP备09023214号
主办: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Copyright © 1997-2019 SD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