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中国高层次人才仍显匮乏 政府正视短板广纳英才

2014-06-05 13:17:00 来源:光明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目前,我国人才资源总量为1.2亿人,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6950多万人,研发人员总量接近325万人,位居世界第一。但从总体上看,我国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一流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仍显匮乏。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开放的中国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英才”。

  正是由于中国政府一直高度正视高端人才不足的“短板”,着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及其团队,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顶尖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高端人才数量日益充足,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持续提高。

  打破体制壁垒

  “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的这一表述,让各类人才倍感振奋。十八大以来,阻碍人才发展的壁垒和坚冰逐渐被努力冲破,人才发展正在获得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人才政策更加开放。新修订的《出入境管理法》专设“人才签证”类别,“人才签证”进入国家法律,得以正式确立,为海外人才效力中国再开绿色通道;完善后的《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享有相关待遇的办法》,日益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机制不断健全。教育部探索建立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动态调控机制;人社部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完善职称评审管理办法,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截至目前,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论文量16.6万篇,排名世界第二;发明专利授权量21.7万件,稳居世界第三;航天航空、深海探测、高性能计算机、量子通信等领域,陆续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些领域还处于领先地位。

  引进国际人才

  近年来,各国之间“人才战争”硝烟四起,形势严峻。我国积极应对,制定了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

  2008年底,中央实施了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重点引进在基础前沿领域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能产生重大突破的世界顶尖人才,以及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的急需紧缺人才。截至目前,累计引进4100多人,其中包括40多位发达国家的科学院院士等世界顶尖科技人才。

  由于长期工作在国际科研前沿,“千人计划”专家的大批回国,加快了我国与世界一流科研水平的对接。《科学》杂志评出的“2012年度世界十大科学进展”中,“千人计划”专家作出重要贡献的就占3项。“千人计划”正在逐步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引才品牌。

  在“千人计划”的带动下,各省区市也先后实施地方引才计划。如北京“海聚工程”、江苏“双创计划”、浙江“省级千人计划”等,与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等部委引才计划一起,带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人才回国潮。2008年至今,我国留学回国人数达到76.32万,年均增长30%以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指出,“庞大的海外留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中国创新的主力军”。

  用好国内人才

  2013年起,除“千人计划”之外,“万人计划”也成为中国人才领域的高频词。这是一项针对国内高层次人才的特殊支持计划,在首批遴选产生的820名人选面向社会公布后,引起各方热烈反响。

  实践证明,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是解决科技领军人才匮乏的快捷、现实、有效的途径,但国内高层次人才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体力量。立足国内、着眼长远,加强国内人才自主培养,是推动我国人才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举措。

  “‘万人计划’树立了一个风向标,有效调动国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引领大家共同向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个方向努力。”首批“万人计划”杰出人才入选者、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这样表示。

  “实施‘万人计划’的另一层深意是,以此引领各地各部门人才计划,促进人才工作政策和机制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积蓄正能量。”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能够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引才用才模式,充分尊重、放手使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最大限度调动了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让我国人才队伍的活力充分涌动。(本报记者 罗 旭)

责任编辑:方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