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成功,只是起点

2014-06-23 08:25:00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江苏淮安里运河雪景(2014年2月7日摄)。中国的运河修凿历史悠久,从先秦到近代,遍布全国各地。但大运河各段都有自己的名称,江苏省长江以北称为中运河和里运河。 6月22日,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至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华社发

 

  开凿于悬崖之上的甘肃炳灵寺石窟(2013年7月17日摄)。炳灵寺石窟是公元4世纪至10世纪持续开凿于黄河岸边丝绸之路要道上的现存最早纪年题记佛教石窟寺,现存石雕泥塑造像800余尊,窟龛216个,浮雕佛塔56座,壁画约1000平方米,是我国石雕艺术延续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 6月22日,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华社发

  申遗成功,只是起点——写在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之际

  新华网北京6月22日电(记者姜潇、苑苏文、贾钊)22日,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相继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已经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总数达47处。一条是现存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一条是世界最长的文化遗产线路,大运河与丝绸之路的申遗成功,凝聚了几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晶。

  而对于正在致力于文化建设与保护的中国来说,“一河一路”的申遗成功,只是又一个传承悠久文明、保护古老文化的新起点。

  跨国申遗,中国首次

  丝绸之路,是古代一条以丝绸贸易为主,通往西域的商路,是古代东方与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技艺交流的重要通道。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对“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报世界遗产,并获得了成功。

  “丝绸之路项目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积极推动下的一个项目。”在离京参加本届世遗大会时,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曾对记者这样表示:“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在过去是没有的。可以说,这是我国第一个跨国项目。”

  跨国申遗,中国首次。不仅有助于推动不同文明对话、交流、合作,更能有效推动各地区、不同国家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说:“在申遗过程中,中国和其他两个国家的合作非常密切,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发展繁荣,也努力克服存在的各种差异。这次申遗成功,对推动不同国家发展的意义更加明显,也为今后跨国管理、文物保护提出了更多要求。”

  回首丝绸之路的历史起源,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始,作为一条中国连通西方、走向世界的路,丝绸之路寓意着友好与交流。“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在跨国项目中所取得的经验,为将来做好其他跨国项目打下坚实基础。”童明康说。

这是京杭大运河杭州终点标志——拱宸桥(6月21日摄)。 新华社发(李忠 摄)

 

  游客在河南洛阳的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内参观(2009年10月31日摄)。据介绍,历史上的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外郭城的正南门,位于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上,是迄今发现的沿用时间最长的中国古代都城城门。 新华社发

  “活态遗产”大运河,保护管理面临挑战

  大运河是由国家修建的最大的且最古老的内河水道系统,绵延3000公里,跨越两个直辖市、六个省,直到现在还和国民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陈同滨向记者感慨:“大运河是中国独立申请的唯一项目,虽然准备充分,但是难度也相当大。”

  “与丝绸之路不同的是,‘活态遗产’是大运河的显著特征,因此在保护管理方面,挑战更大。”陈同滨告诉记者,“可以说,大运河在保护管理方面矛盾更为突出,解决起来更需要时间。但值得欣慰的,因为申遗的投入,大运河已经得到了比较完善的保护,这种进展可以用‘伟大’来形容。我们为大运河能走到今天,感到自豪。”

  “申遗的最终目的是加强保护”

  申遗成功之后,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位申遗专家不断强调:申遗的最终目的还是加强保护。

  “不是申报成功就没事儿了。”陈同滨告诉记者,“其实很多项目在申请过程中,保护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甚至与国际水平接轨。但申报成功后,还需要加强进一步的管理,加大投入。比如提高保护的标准,从全新的局面开展保护工作。今后探讨的重点还要放在如何推动跨国保护上,三个遗产地国家要组建保护联盟,形成互相协商的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也认为:历史是民族的记忆,对一个民族、国家来说,有历史的记忆才会有凝聚力,而保持这种记忆的方法就是予以保护。“重申遗、轻保护”是一种短视行为,各地方政府要保持冷静头脑,不要因为申遗成功了就放松保护,不能把重点放在过度开发利用上,要让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