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北京延庆重修野长城:驮砖靠骡队 常有骡子摔伤

2014-09-14 14:23: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让骡子干活容易,让它们听话难

  点击进入下一页 

  虽用古法修复,但现场还是准备了大型机械

  “今年,延庆将对县域内的长城进行大规模维护修缮,涉及九眼楼段、石峡关段、残长城段等6段长城,长度4400余米。其中,九眼楼段属于石边长城,这是延庆首次启动对石边长城的修复。所有修缮工作将于今年10月底完成。

  日前,北青报记者来到野长城修复现场,实地探访了重修野长城的工程状况,由于“修旧如旧”的保护原则,野长城的修缮仿佛回到了数百年前修明长城的时代,城砖要靠骡马驮上山,黏合也不用水泥而用白灰……”

  揭秘

  延庆县域内的长城绵延179公里,多为明代长城。由于年代久远,自然和人为损毁严重,各种问题日益凸显。今年,延庆县启动了对6段4400余米长城的修缮。这6段长城包括四海镇九眼楼段长城抢险修缮工程、四海镇火焰山营盘遗址保护工程、延庆长城73-76楼段抢险加固工程、大庄科段长城抢险修缮工程、八达岭石峡关口段长城抢险加固工程和榆林堡北城的北城墙遗址抢险工程。

  日前,北青报记者来到野长城修复现场,实地探访了重修野长城的工程状况,由于地处荒山野岭,再加上“修旧如旧”的保护原则,野长城的修缮仿佛回到了数百年前修明长城的时代,城砖要靠骡马驮上山,黏合也不用水泥而用白灰……

  “野长城”不复原原貌 拼上多少修多少

  此次修缮的6段长城均没有对公众开放,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野长城”,在修复时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不复原原貌。

  据了解,此前国家文物局在批复《延庆县八达岭镇石峡关口段长城抢险加固方案》时,曾明确要求修缮应以消除长城文物本体安全隐患为主要内容,不得大面积补砌、补筑长城墙体、敌台或剔补、替换长城砖、石,对于早期坍塌并已呈稳定状态的长城墙体,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进行原址复原或重建。

  对此,八达岭长城特区办相关负责人解释道:“比如有些城墙已经坍塌,只剩下两层城砖。这时,工人要就到周边寻找散落在杂草丛中残缺不全的砖石。能拼上多少就修多少,不再按照原貌复原。”修复完成后,这些“野长城”虽然坚固了不少,但依然没有完整的台阶,甚至有些地方没有围栏,攀爬需要手脚并用。所以暂时仍不具备对外开放条件。

   材料靠骡队驮上山 常有骡子摔伤

  帮水峪段长城依山势而建,最陡峭的地方倾斜超过60度,远远看去接近于直上直下。由于长城旁边根本没有路,来到长城脚下后,工人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修路。“把边上的灌木枝条割掉,硬生生地辟出一条路。”长城修缮师傅王殿军说,光修路就花了半个月时间。

  这条路其实是为运料的骡队而修的。长城基本都建在崇山峻岭之上,险峻的地势和陡峭的山路使得诸多先进机械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再加上修长城时要尽量减少破坏周边环境,所以师傅们只能靠最原始的方法——人扛骡驮,把施工材料、各种管线一趟一趟运到山上。

  一块古墙砖大概有20多斤重,骡子每次驮着280多斤的古墙砖,一天要在近2000米的崎岖山路上往返十多趟。从山底驮着建筑材料运至施工处的路上,有些陡峭地段连骡子也上不去,就只能靠人背肩扛。

 

 

  路两侧地势险峻,脚下一滑很可能就会摔下山谷。此前已经有好几次骡子摔下山的事发生,几头骡子身上现在都还有明显的伤痕。骡队的领头师傅唐玉华说,现在一遇到难走的路,骡子也怵,原地打转不愿意往上爬,师傅们只能强行拽着缰绳,连哄带拽地往上拉。

 城砖尽量用旧的 不用水泥用白灰

  修长城得讲究个古韵,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此次长城修缮工程用的都是最接近原始状态的方法和材料。

  墙砖能用旧的尽量用。工人师傅会把原来散落的石条和墙砖整理出来,尽量把这些材料用到修缮中。实在不行的再去古建厂,按照原来长城墙砖的标准和尺寸订制。据施工负责人介绍,现场一块块的古墙砖都是专门订制的手工砖,为的就是看上去和老砖更像。

  黏合、勾缝时不用现代的水泥,而使用纯白灰,用清水勾兑,不掺杂现代化的工艺手法,以确保修缮后的风格与原有长城相统一。这也与国家文物局“长城修缮中不能使用水泥等新型材料”的要求相统一。

  现场

  只住两间破土房

  年轻人都不愿干

  布满砂石的山路弯弯曲曲,从山下开了近半小时才抵达离长城修缮最近的一处平台。

  铲一铲子和好的白灰,均匀地抹在灰砖上,把多余的白灰刮到砖缝里,再拎起一块砖对准墙边压在抹了白灰的砖上,用胶皮锤轻轻敲打,将两块砖里面的气泡挤出,让砖稳稳地粘合在一起……

  每天,这样的一套“标准”动作究竟要重复多少遍,53岁的长城修缮师傅王殿军自己都数不清了。只不过,由于所有的活儿都要弯着腰进行,腰疼早已成了每晚伴随王殿军入睡的“老朋友”。

  修长城是体力活儿,也是技术活儿,得随山就势尽量恢复历史原貌,因而特别考验工匠的手艺。“长城是依山而建的,有一定弧度,修的时候也得随山就势,不能简单的横平竖直。”王殿军说,这是最难把握的部分,要按照老的痕迹来修,不断根据山势调整砌砖的角度,切割砖的尺寸。

  王殿军所在的古建施工队来自河北承德,他们正在修缮的帮水峪段长城位于延庆县八达岭镇帮水峪村东南方的深山里。这段960米长的古长城由于年代久远,长城墙体损毁严重,多处城墙已经坍塌,几个敌楼的砖墙也只剩下一小半。

  发现古长城存在坍塌风险后,延庆县文保部门启动了此次修缮工程。每天早上5:30起床吃饭,晚上6点多收工……王殿军和工友们从此开始了枯燥的修长城工作。他们住在山下的帮水峪村里,两间破旧的土房仅能遮风避雨,吃饭、睡觉、干活儿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年轻人不爱干这个,也不愿学这个。”古建队的师傅们年龄大多在50岁出头,他们修古建的手艺是跟着师傅一砖一瓦学来的。王殿军说,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儿其实都有讲究,以最简单的和白灰为例,水少了影响粘合度,水多了白灰流得到处都是。用多少水和白灰、提前多长时间把砖阴湿……此时,经验是最好的工具。

  亮点

  首次修复石边长城

  施工复杂工作量大

  据文物专家介绍,长城根据建筑材料的不同,分为土边、石边和砖石长城三种。此次修缮的九眼楼段长城就属于石边长城。

 

 

 位于延庆县四海镇石窑村的九眼楼段长城,始建于明朝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经过数百年风刀霜剑的洗礼,以及战乱等人为因素的破坏,如今边墙已全部坍塌。工人师傅对500余米长的墙体进行了仔细的清理后,没有发现灰浆、城砖以及条石的痕迹,全部为不规则的石块堆砌而成,因而确定其属于石边长城。

 据了解,“九眼楼”的名称是因其敌楼外墙四周各有九个瞭望孔而得来。因为与众不同的外观和重要的军事地位,九眼楼曾被古今无数学者诗人所颂扬。今年5月,延庆县启动了对九眼楼段长城的修缮保护工作。这是延庆县首次修复石边长城。

  和砖石、土边结构长城不同,石边长城大多位于崇山峻岭之中,就地取材用毛边石干碴而成。“修的时候,先要把塌了的石头倒到两侧去,露出原始地基进行加固,再把石头倒回来砌墙。一块石头平均要倒六七次,工作量非常大。”施工负责人介绍。

  这次修复包括敌楼和500多米长的城墙,既能为修复石边长城积累经验,也为九眼楼所在的四季花海沟域增添一处人文景观。

  对话

  长城的修复

  赶不上倒塌

  对话人: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

  北青报:长城目前的保护状况如何?北京段长城的状况是如何?

  董耀会:全国的长城墙体保存好的只占到10%,自然、人为等因素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中国长城学会日前发布的《长城保护30年的回顾》中提到,受长期以来的地震、洪灾、风雨侵蚀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长城的保护状况不容乐观。以明长城为例,墙体只有8.2%保存状况较为良好,而74.1%保存的状况较差,甚至只剩下地面的基础部分。抢救、保护这些长城已经刻不容缓。北京段长城的保护状况在全国来看还算是比较好的。

  北青报:针对长城的修缮和维护一直没有停过,但长城整体的保护状况仍不容乐观,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董耀会:长城的历史太久,体量太大了,所有的修缮都是少数的、局部的,没有也没法进行全局性的修缮。这其中有两个因素,首先是政府财力的投入跟不上,长城分布的范围广,面积大,仅靠政府的力量是难以维持的。其次,是长城保护的人员投入不够。如此大体量的长城仅依靠地方的几个文物工作者和少量的志愿者来保护是不可能的。长远来看,长城保护除了政府要加大力量,还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我们希望通过建立长城保护基金,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长城保护,建立起民间的保护队伍,做到有危险随时报告。

  北青报:未来对长城保护的手段和方向是否会有所不同?

  董耀会:绝大部分长城都属于未开发的“野长城”,未来对长城的修缮属于抢救性的。首先要把长城的保护纳入到有序的管理状态中,实时掌握长城的变化动态。现在每年有很多长城在倒塌,由于没有纳入监管,很多地方的长城倒塌之后甚至都没有人知道。其次,应该建立保护队伍,抢救性维护濒危长城。此外,还应该加大对长城保护的宣传,使沿线的政府、老百姓不再人为破坏长城。

  本版文/本报记者 赵婷婷 摄影/记者 魏彤

责任编辑:方媛媛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