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专家学者前瞻2015中国外交、经济、依法治国等7看点

2015-01-04 15:13:00 来源:人民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深改元年”2014即将作别。作为“深改关键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年和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年,2015年的中国时局会有哪些精彩看点?

  人民网记者近日专访多位权威专家,围绕中国外交、经济新常态、行政体制改革、党建、依法治国、社会民生、文化等7个领域,提前把脉明年的趋势、热点。

  外交——

  曲星: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值得关注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新任驻比利时大使、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曲星向人民网记者介绍,中俄两国明年将共同举行纪念活动。

  早在2013年10月印尼巴厘岛APEC峰会期间,中俄两国元首已就此达成一致。双方认为,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俄两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双方届时要举办纪念活动,牢记历史,继往开来。这将是一件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事情。

  此外,曲星表示,明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赴欧洲出席中欧领导人会晤。2014年,欧洲议会迎来五年一次的选举,并产生了新一届欧盟领导团队。曲星表示,明年的会晤将是中欧双方继续展开合作的好机会,是明年中国外交另一重要看点。

  今年12月11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外交部2015年新年招待会上致辞时指出,新的一年“将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曲星看来,这是2015年中国外交的第三个看点。

  “‘一带一路’虽然是中国发起的一项倡议,但需要多方参与才能实现。”曲星说,“通过外交来推动沿线国家认识到这会带来互利共赢的结果,让有关国家民众了解‘一带一路’的理念,不要错误地理解成只有中国受益。只有共赢的规划,才能是可持续的规划。”

  法国巴黎气候大会也将于2015年举行。曲星认为,这是明年中国气候外交上的一大看点。今年11月,中美两国已就减排问题达成协议,并量化了减排目标,这为巴黎气候大会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

  曲星还指出,明年要关注日本重启“入常”。安倍今年以来密集外访,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利用明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机推动安理会改革。对日本来说,最核心的诉求就是要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明年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会在这个问题上展开外交较量”。

  经济新常态——

  郭田勇:财政政策力度加大 货币政策“相机抉择”

  马晓河:经济新常态下有新增长极

  本月9日-1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会议闭幕两天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再度强调要“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2015年,无疑是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以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作‘一松一紧’的搭配,总体上适应新常态进入期的调控需要,有利于在景气水平、就业率水平可接受的底线上,让市场更好发挥‘优胜劣汰’、调整结构的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贾康指出。

  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涵盖宏观、微观和社会政策,明年的实施力度会加大,以促进实现更加平衡的包容性增长,从宏观上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货币政策总体上要把握好稳健的原则,让实体经济本身的创新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而不能片面强调货币本身的作用。”郭田勇说,“明年货币政策‘松紧适度’,这是指根据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相机抉择,当出现一定程度下滑时,既不能采取新一轮‘放水’,也不能无动于衷,而是要做适度调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5大任务。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指出,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中央提出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明年有个良好开局。这表明,明年和以后的经济增长恐怕要靠空间布局上新的增长极来带动。”马晓河说。

  他认为,上述三大战略与既有的区域发展整体战略并不矛盾。比如,长江经济带连接了中东西部,用先进地区带动落后地区发展。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统筹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设,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并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和城市群,这都透露出区域联动的思路。

  行政体制改革——

  宋世明:简政放权走向“负面清单”

  从2013年11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三中全会决定”)的谋篇布局来看,行政体制改革实际上渗透在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多项改革任务之中。

  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宋世明指出,明年的行政体制改革至少在3个方面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支撑:一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将迈出实质性步伐;二是简政放权在前两年基础上实现突破,从正面清单走向负面清单;三是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相适应,涉外投资审批体制方面将有大变化。

  宋世明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次的行政体制改革不仅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而且承担了部分吸纳政治体制改革的使命。他预计,在这方面,明年权力清单制度会有实质性进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和平台开始运行,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会上新层次。

  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方面,宋世明认为明年会有三个改革重点。

  按照2011年3月出台的《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2015年底前要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部分转为企业或划归政府行政机构。他认为明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划上句点,为接下来建立中国特色的公益服务体系留下充足时间。

  其次,明年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应该要基本定型。“我们国家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在地方上没有形成统一的体制,有关方面也没有权威声音,明年再不定型,就等于2013年确定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改革方案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宋世明说。

  三中全会决定还提出,要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宋世明认为这也应在明年开始启动,否则“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的目标就成为一句空话。

  在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宋世明表示,明年至少要在对3项体制的前期研究上取得进展:一是如何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二是如何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三是如何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

  依法治国——

  马怀德:明年司法改革是重中之重

  今年10月底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190项重大改革举措。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指出,2015年对立法机关来讲最迫切的任务是加快重点领域立法、改革立法体制机制。

  马怀德建议,明年要尽快建立人大主导的立法体制机制新格局,一些重要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全局性法律,由人大来起草。通过聘请专家顾问、增加专职委员等方式提升立法能力,将一些争议较大的法律法规草案交由第三方评估,或直接委托第三方起草。还应探索通过向公众征集立法项目、建立立法联系点等方式扩大公众参与,推动立法民主化、科学化进程。

  四中全会列出的立法清单涵盖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生态文明和权利保障等方面,这些都将是明年的立法重点。马怀德向记者介绍,文化产业促进法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法律已开始起草。他认为,2015年应优先考虑安排完善市场经济、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国家安全、社会组织和互联网领域的立法。

  对行政机关而言,明年在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机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政务公开方面的工作最为迫切。

  “四中全会提出推行权力清单制度,这或许是2015年政府改革的亮点之一。”马怀德说,如何减少选择性执法、暴力执法,保证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实行资格管理,实现“两法衔接”,实现分离制度和收支两条线,大幅减少市县两级行政执法队伍种类,扩大政务公开范围等均是明年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

  马怀德告诉记者,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法治政府建设永恒的主题。除要推进审计制度改革,强化上级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实行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外,还应完善纠错和问责机制。

  对司法机关来讲,明年工作的重点是改革司法体制,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检察院,最高法院巡回法庭等。

  “机制改革也十分重要,例如为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极为迫切,”马怀德说,“这是全新的制度,实行起来难度较大,希望 2015年实现具体可操作。”

  马怀德表示,改革具体的司法制度很关键,比如立案审查制变登记制、行政案件相对集中管辖、探索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推进司法人员的分类管理和司法职业保障制度改革等应该成为明年的司法改革重点。

  2015年司法改革中,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建立健全冤假错案的防范纠正机制十分必要。马怀德称,这一问题社会关注度高,司法机关压力大,应在防止刑讯逼供,防止非法收集证据等方面有实质突破,从源头上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

  明年是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的开局之年,司法改革是明年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马怀德认为,增强公众对司法的信心和信任是当务之急。只有司法权威树立起来后,才能保障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此外,马怀德表示,对全社会而言,2015年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特别是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守法、尊法。在法治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方面,政法机关和教育部门正在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党建——

  戴焰军:从严治党将进一步贯彻

  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军表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能否得到巩固,明年将非常关键。相关制度会得到进一步完善,中央也会在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方面,加大相应的工作力度。

  近年来,基层各级党组织致力于建立服务型党组织,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和方法。戴焰军指出,如何落实四中全会决定,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是基层党组织明年要重点解决好的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都强调对于公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戴焰军认为,明年的纪检监察制度会进一步完善,重点在于理顺体制机制,如已经提出的加强垂直领导、权力衔接等,以促进更加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至于在党的自身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戴焰军说,怎样进一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包括如何更好地贯彻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等,可能是党的自身建设下一步需要解决好的问题。

  戴焰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从严治党有两项明确要求:一是加强思想建设,特别是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建设;二是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这两项工作都不是短时间的阶段性工作,但明年应该是体现总书记从严治党要求的重要一年。

  三中全会决定中还在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中提出,探索实行官邸制。戴焰军认为,明年可能先以试点的形式摸索经验,“不会一下子全面铺开”。实行官邸制必须有配套的制度安排,否则不但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还会带来负面影响。

  社会民生——

  何文炯:社保领域改革强化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文学国:重点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文炯指出,明年在社保制度建设领域可重点关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进展。

  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2013年被写入三中全会决定中,同时也被列入2014年国务院重点工作。今年7月1日施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这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更为清晰。

  “推进多年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之所以难以取得突破,症结就在于未触及机关,欠缺公平性引发事业单位人员的不满。”何文炯说。

  好消息已经传来。12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代表国务院向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做报告时透露,我国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获审议通过。

  “社保领域的改革,主要还是要增强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明年会延续这一思路。”何文炯透露,明年还会重点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时按照2014年5月施行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特困人员的救助力度。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医改蓝皮书》主编文学国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2015年要在科学总结新医改5年来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模式、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和医药流通领域改革。

  文学国认为,目前分级诊疗存在的核心问题是,有了机构、设施和设备,却缺乏高水平的医护人员,导致老百姓不敢去社区医院看病。此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品种少,有不少患者跑到大医院,不是为看病,是为拿药。

  对于明年的公立医院改革,文学国指出,改革的关键是“去行政化”,只要让医生实现自由流动,才能释放公立医院所垄断的医疗资源。

  “老百姓对于药价虚高现象意见很大,看病贵的问题多年来并未真正改善。”文学国说,“医药流通领域最大的问题是不清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在哪里,明年要从顶层设计方面明确,哪些可以市场竞争,哪些政府要干预。”

  文化——

  李宗桂:媒体融合发展将获前所未有重视

  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宗桂为人民网记者分析了2015年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可能出现的改革局面。

  在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方面,李宗桂认为,在新的一年,“管办分离”这个呼吁多年也推动多年但收效不大的现代市场经济原则、现代企业制度原则,将在依法治国、深化改革的新的条件下,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新的治国理政目标下,得到较好的贯彻。

  “2015年,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将会受到传媒界的高度重视,并会在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可能在某些媒体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李宗桂说。

  三中全会决定中指出,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

  “新的一年,要坚定不移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的流动。”李宗桂指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是具有统一的文化价值体系和共同文化理想的中国,在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同时,更要强调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市场、统一的格局,反对自我封闭和变相的“文化割据”。

  李宗桂还预计,在2015年,现代新型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将会受到更多的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将在新的一年中去除过往的某些形式主义,而真正从实际出发,使得均等化不仅有形式,而且更有切实的内容。

  “比如公共图书馆的数量和人均拥有图书的数量特别是质量,以及文化馆、科技馆之类,都要有适合当地民众需求的东西,能够真正起到作用,而不是满足完成统计数量和表面上的均等化。”李宗桂对记者说。

责任编辑:刘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