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80后大学生飞行员蒋佳冀:新生代战鹰

2015-01-12 11:02: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新生代战鹰

  ——记80后大学生飞行员、空军航空兵某团团长蒋佳冀

  隆冬,巴蜀大地薄雾笼罩。空军某机场,一场信息化作战演练拉开帷幕。“起飞”,塔台上,空军航空兵某团80后团长蒋佳冀果断发出指令,只见战机翘首飞驰,怒吼着直刺云霄。

  蒋佳冀,其名字与歼击机的拼音缩写契合——“蒋佳冀—JJJ—歼击机”,他出生在改革开放新时代、成长于现代繁华大都市、建功于强军目标大洪流,被誉为用创新思维研究信息化战争的“新生代战鹰”。

80后大学生飞行员蒋佳冀:新生代战鹰 

蒋佳冀驾驶战机低空突防,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80后大学生飞行员蒋佳冀:新生代战鹰 

头戴“金头盔”的蒋佳冀。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应华摄

  最年轻的“金头盔”获得者

  这是一次巅峰对决。

  2011年秋,中国空军首次对抗空战检验性考核拉开战幕,空军100余名精英飞行员列阵鏖战,争夺10个象征职业至高荣誉的“金头盔”。

  作为参战的少数几名80后飞行员,蒋佳冀第一仗便遭遇强手——王牌部队飞行员,装备性能和对抗经验都优于自己。

  任务艰巨,挑战严峻,激发出这个年轻人的血性。从高空缠斗到中空,几个回合的激战中,蒋佳冀大速度、大幅度急转抢先,载荷超过相当于7个自己重量的压力。先敌发现、先敌锁定、先敌攻击——他在空中翻出一个又急又斜的筋斗,占据高度优势,截获对手。

  蒋佳冀愈战愈勇,连战连捷,以大比分战胜对手,成为当年最年轻的“金头盔”获得者。

  “嗓门大、爱提问、好争论”,是战友们对蒋佳冀的共同印象。

  “悟性极高,内心敞亮。遇到不懂的地方,从不藏着掖着,不怕露丑,敢于发表个人看法。”蒋佳冀的教员、原副团长陈玉林,这样总结蒋佳冀的成功秘诀。

  当上飞行大队长后,蒋佳冀倡导“问题清零”,鼓励新飞行员勇于发表意见。战法研究和空地交流时,他的问题常常给战友启发。

  那一年,部队对战机信息系统进行升级,许多已习惯传统指挥模式的飞行员,仍不自觉地依赖地面引导“一步一动”。但蒋佳冀敏锐地感到,“设备更新,必将带来观念创新”。他反复研究说明书,找专家求教,还找来外军相关资料,摸索不同模式的使用方法。最终,他将几项新功能应用融入日常战术训练,使飞行员自主空战能力大幅攀升。

  “没有永远的战法,只有永远的变化”,在空军加速战略转型与训练改革中,蒋佳冀与战友研练出10余套行之有效的战法。2012年,他第二次参加“金头盔”比武,再次夺魁。

  “平时多走险途,战时才有坦途”

  2011年,是蒋佳冀个人和团队的转折之年。但这一转折来之不易。

  2010年秋,蒋佳冀所在师所属二代机团参加空军突防突击竞赛考核。考前一天,上级通报一起外单位的飞行事故。第二天该团因担心飞行安全降低难度突防,在考核中吃了败仗,受到严肃批评。

  时任飞行大队长的蒋佳冀和所有官兵一样,面对批评脸红心跳、如坐针毡。

  问题的症结在哪儿?“训练四平八稳,难度强度不够,满足于保证安全”,官兵们在一次次讨论、检讨中深刻反思。由此,“战斗力标准”几个字深深烙进蒋佳冀心中。

  痛定思痛,超低空训练成为突破口。新修订的飞行训练《大纲》规定超低空训练的高度为几百米至几十米。而部队地处丘陵地带,多云多雾,能见度差,该把训练的最低高度定在多少?蒋佳冀和战友认真讨论和论证训练计划的可行性,他带头试飞,将超低空训练的最低高度确定为飞行训练《大纲》规定的最下限。

  实战化训练的路子并不是一马平川。2011年初夏,蒋佳冀和战友在高原组织穿山沟飞行,一架战机剐断高压线上的避雷线,险些造成飞行事故。这样的事故征候引发不少顾虑,有人喊“刹车”。

  “平时多走险途,战时才有坦途”,蒋佳冀和战友顶住压力,他们用行动作答:加强风险控制,但标准不降,难度不减。

  历时近一年的“背水之战”,蒋佳冀和战友终于攻克超低空这道难关。此后,实弹空靶、远海飞行、超低空突击等高难课目,都被他们踩在脚下。

  相比装备代差,思想代差更可怕

  2011年秋,在空军首届对抗空战检验性考核中,蒋佳冀和战友掀起一场“电磁风暴”。

  干扰!欺骗!压制!面对装备和经验占优的“强敌”,蒋佳冀所在团用电磁手段打得对手措手不及。对方虽有雷达、导弹的优势,却“看不到、截不上、打不出、击不中”,整个态势陷入被动。80后斩获“金头盔”,所在团队勇夺“优胜单位”,令兄弟部队深受震撼。

  “电子战”并不神秘,但运用同样的干扰设备,蒋佳冀和战友开动脑筋、未战先谋,围绕加载数据的样式、方案专攻精练,取得“人有我优”的优势。

  作为训练创新的带头人,蒋佳冀认为:相比装备代差,思想代差更可怕。在他看来,能打仗的团队,首先是个善于创新的团队。

  从2006年起,蒋佳冀所在航空兵师就联手科研院所进行“电子战”研究,其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2年,在第二次对抗空战竞赛性考核中,当对手开始普遍重视电子对抗时,蒋佳冀和战友又将战斗力的新增长点,放在受到强电磁干扰后的对策研究,全新的战法,使他们再次获胜。 (光明日报记者 陈劲松 光明日报通讯员 肖海洪)

责任编辑:罗燕
新闻关键词:80后大学生飞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