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育良种——追记农民儿子吴坚
吴坚(上图,资料照片),黑龙江省丰禾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哈尔滨市双城区新兴镇新民村村委会主任。2014年6月5日,在为村里办事途中,突遇车祸,不幸以身殉职。半年过去了,提起吴坚,同事和乡亲们还是忍不住抹眼泪:这么好的人,咋突然就走了呢?
庄稼地里育新种
“80年代时,黑龙江没有第一积温带的玉米良种,双城农民年年都要花大价钱、跑冤枉路,到吉林购买吉字号玉米种子。”一说到30多年前的困境,丰禾种业总经理冷洪贵忍不住叹了口气。那时候大家心里都急,盼着有一天黑龙江能有自己的第一积温带玉米品种,让老百姓得实惠。
1987年,34岁的吴坚辞去了乡种子站站长职务,扔掉铁饭碗,在自己的庄稼地里搭起试验田——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吴坚想为黑龙江的黑土地培育属于自己的玉米良种。
1992年,吴坚正式创建了双城市丰禾玉米研究所,在海南建起了育种基地。为了筹集南繁经费,他变卖过家产,打过短工,干过杂活。育种需要大量的硫酸纸袋,为了节省开支,每年他都去捡别人用过的旧纸袋,处理后再利用。这一干就是七八个冬天。
1997年,吴坚培育出了具有高抗病、高赖氨酸含量,抗倒伏、抗黑穗病“两高、两抗”特点的丰禾10号。该品种一经推出,便供不应求。“吴坚总说,企业做大了,永远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而是要多想想农民的收益。”公司副董事长刘颖说。
“我深深地热爱我的祖国,热爱家乡这片沃土和质朴的农民,这是我为之奋斗的动力!”吴坚生前的日记中留着这样一句话。
丰禾人才属于国家
“一件旧风衣,一双旧皮鞋,神色间带着几分疲惫”,于涛至今都清晰记得6年前到丰禾种业工作的第一天,董事长给她留下的印象。
于涛从事的工作是分子育种,这对于搞了半辈子常规育种研究的吴坚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所长经常问我们分子育种的知识,那股学习劲头真让人佩服。他知识底子虽薄,但韧性极强。”在吴坚看来,振兴民族种业,离不开常规育种的经验,但更需要依靠现代技术。
在丰禾,吴坚求贤若渴,“只有让大学生们安心工作、舒心发展,企业才会真正发展”。为了留住人才,吴坚把招聘来的大学生档案一律放在双城市人事局,按高于国家事业单位标准的40%发放工资,并免费提供食宿。公司在城里买了30多套两居室楼房,分给大学生免费居住,而他自己一直住在新民村60多平方米的家属楼里。
吴坚鼓励青年员工进修深造,因为这事,冷洪贵和刘颖没少和他“拍桌子”。
“当时我是明确反对的。民营企业发展不易,公司出钱供人上学,毕业不回丰禾工作,不是白培养了吗?”冷洪贵想不通,吴坚就问他,到哪工作不是为了国家?丰禾的人才属于国家,只要是服务祖国,丰禾就支持。
几年来,丰禾种业共有5人考研、2人考博,这些人才深造期间,工资照发、待遇不变。
育种是伟大而艰苦的事业,造就了吴坚勤劳、执着、厚重的品格。在儿子吴方勇眼中,父亲的品格是对自己无声的教诲。“为了农民的微笑,为了农村的富裕,为了农业的丰收,我愿意像父亲一样奉献一生”。
《 人民日报 》( 2015年01月28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