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小七”抢镜两会报道 新媒体创新形式讲好中国故事
3月5日,新华社手机客户端发布了一篇《看总理报告,读暖男“小七”的故事》,文章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萌萌哒的漫画人物“小七”,形象生动地解读了中国2015年经济增速目标7%,并向“妹子们”喊话:“学学总理的眼光吧。如果‘小八’是星光熠熠亮瞎眼的男神,那么‘小七’就是温柔体贴有定力的暖男。”
新华社暖男“小七”(资料图)
就这样,在GDP家族里一向不起眼的“小七”火了,甚至还引来了《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国外媒体的关注。其实,全国两会开幕以来,火起来的不只是“很稳健”“有头脑”“内力深”“有活力”“不败金”的“小七”,还有“小明”“小华”“小新”“小笙”等一系列“小”字辈的虚拟人物。
“小明”“小七”等频频亮相
微博热门话题#小华看两会#(资料图)
新华网的“小华”以#小华看两会#的姿态于3月2日在其新浪官方微博亮相。两会期间,“小华”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微博上发布两会快讯。截至3月9日21时,由“小华”负责的#小华看两会#已经达到6006万次话题阅读量。
相比“小华”,“小明”肩负的业务内容则更为繁复,连新浪微博网友“@怪味朱古力”都配发笑脸图标称“小明啊,怎么哪都有你啊”。人民日报微信号和法人微博于3月2日推出《两会,这样影响“小明”的生活》,此后又在3月6日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的《“任性”荣幸登殿堂 民本本是施政纲》一文中麻烦“小明”走了一趟——“如果小明是来自农村的孩子,那他一定感到总理谈教育公平的话很暖心:‘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如果小明是个正在为找工作焦躁不安的毕业生,那一定会对这样的数字敏感:‘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如果小明是个正准备创业的青年,他一定会对报告中的‘总理算式’印象深刻:‘要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人民日报》“小明”关注“两会”的10个理由。(资料图)
除了在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上频频亮相,两会开幕以来,“小明”的漫画形象还出现在网易新媒体实验室制作的可视化新闻《人民大会堂,小明带你玩》、《光明日报》融媒体产品《两会炫融特刊》以及新浪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中。
除了“小明”之外,中国新闻网3月2日“上岗”的烤腰子爱好者“小新”,则是今年两会期间另一个非常抢镜的虚拟人物。比起单个性格不详的“小明”们,北漂“小新”的角色定位更为明确——一名“插着文学梦想的翅膀、双手等待往烤腰子上撒胡椒面的有志青年”,他的姥姥“姥新”有老寒腿,他的妈妈“大新”是公务员,他在乡下的表妹正在上高中,他还有大舅、二舅、三舅……而这一大家子,每个“人”对于李克强总理1.7万多字、好几十页的政府工作报告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期待。
角色带入 改进政治传播
“小华”“小明”“小新”“小七”“小笙”……无论他们被虚拟的职业如何、性格怎样,无论他们被设定是你是我,还是记者、导游、身边的朋友,也无论他们以萌萌哒、小清新,还是重口味的姿态亮相,这些虚拟人物的出现无疑成为2015年各新媒体平台两会报道中的一个新现象。
对于这种两会报道的新形式,一位互联网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向《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表示,“这些网站为了让老百姓、让普通网民读懂政府工作报告也是蛮拼的”。
《新闻记者》杂志主编刘鹏从中看到了“国家主流媒体在改进政治传播上所做出的努力”,认为这种打破传统模式、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创新的尝试值得赞扬。刘鹏表示,一直以来,国家主流媒体在传播重大政治主题时,往往摆出一副正襟危坐甚至居高临下的姿态,传播形式也比较严肃,而这次的两会报道采用这种更加生动活泼、融入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形式,体现了传统媒体试图改进文风、贴近百姓,让受众特别是青年人更加喜闻乐见的努力。“融合,意味着边界的消融、交叉、渗透,传媒融合绝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融合、介质上的融合,也包括受众群的融合、舆论场的融合、传媒语态的融合、思维观念的融合,甚至可以说,这些方面的融合比纠结于‘纸’或者‘网’更加关键。”
“既然国家领导人都放下了身段,新闻报道对严肃性新闻自然也可以根据客观环境需要进行不同的尝试。”厦门大学新闻学院助理教授唐次妹对于媒体这种创新也给予了肯定,认为在新闻信息与受众之间引入一个虚拟形象,可以是不确定的某个角色,可以指代任何人,每个读者都可以把自己带入这一虚拟形象,令人不仅觉得亲切,而且有身临其境之感。
除了引起业界学界的关注,这一探索实践也得到了管理部门的积极回应和正面评价。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言人姜军3月6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鼓励网站和新媒体对两会进行鲜活生动的报道,创新报道形式,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如今,2015年两会报道进程过半,“小明”们在接下来的报道中是否还能带给我们更新鲜的体验?又该有怎样的突破和改进?对此,唐次妹建议不同媒介可以根据受众的不同特点进行调整。刘鹏认为,主流媒体目前在转换文风、变化姿态上才刚刚起步,条条框框还比较多,动作显得有些僵硬,因此会出现创意趋同、趣味性不强的问题。当然,对于受众来说,仅仅是传播形式、语法文风上的变革还远远不够,他们更关心主流媒体是不是能把普通群众关心的问题提出来,把普通群众的舆论意见反映出来。因此,传统主流媒体融合转型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