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绿色化”要生产力
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这一要求非常重要。进入经济新常态,面对增长动力转换和资源环境约束的紧迫形势,只有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向“绿色化”要生产力,才能蹚出一条经济增长与碧水蓝天同步实现的康庄大道。
绿色发展是最优选择,也是一个难得机遇。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很多基础条件都发生了重大趋势性变化,传统比较优势和增长动力日渐式微,环境退化和资源枯竭步步紧逼。如果继续原有发展模式,再走一遍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仅经济增长难以持续、环境资源难以支撑,还可能引发大的危机。但发展转向绿色,在绿色发展上“下注”,就大不一样了。绿色发展在实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的同时,还有足够的条件得以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源泉。
新兴绿色产业加速扩张,首先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14年,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我国新能源产业仍长势惊人:核电装机同比增长36.1%,并网太阳能发电在上年增长3.4倍的基础上,继续保持67%的高增长。传统部门变“绿”,也能显著提高企业效益。有报告显示,在我国高耗能工业部门,目前至少有数百项可用而未用的成熟能效技术,如果这些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到2020年可节约6亿多吨标煤。而且,无论绿色产业还是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都会催生一大批与之相关的服务业。2014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规模高达2650亿元,2017年有望突破5000亿元。“绿色化”还为欠发达地区赶超打开了一扇机会之门。目前,不少欠发达地区都把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绿色养老等当作“摇钱树”,一些地方的农村甚至还做起了生态补偿买卖,由过去靠卖木头挣钱转变为凭“卖生态”获利。
从全球来看,各主要国家纷纷把“绿色化”作为增长新动力和发展新出路。为占据先行优势,一场关于绿色发展的竞争正在全球范围展开。美国提出绿色新政,出台《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日本制定“绿色发展战略”总体规划,把新型环保汽车、海洋风力发电等作为支柱产业;欧盟也在绿色经济上排兵布阵,发布“2020发展战略”,将绿色增长作为提高欧盟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战略。
“绿色化”道路并非坦途,仍面临许多障碍。能源资源价格扭曲,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的“推力”不足;过度依赖行政手段应对环保和能耗问题,绿色经济缺乏有效的市场化机制;现有增长模式存在惯性,向绿色转变可能遭遇既得利益群体的抵制,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把制度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生态补偿等重大制度为突破口,着力破解制约“绿色化”的体制机制障碍。
新变化需要新思路,大时代呼唤大逻辑。现在,所有国家都有机会形成绿色发展的新优势,这主要取决于谁能更好更快地抓住新的机遇窗口。我们要有紧迫意识,抓紧把该细化的工作细化好,把能推进的工作铆足劲往前推,不搞花架子、实干“绿色化”。(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