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今日清明节:古时并非悲伤节日 以女性参与为主

2015-04-05 08:15:00 来源:中新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中新网北京4月5日电(上官云)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在这一天,人们会上坟扫墓、祭拜祖先,并开始“踏青”等一系列民俗活动。民俗学者王娟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其实古时民间清明节前后除了扫墓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等许多游戏,并且这些活动多以女性为主,“以前历朝历代曾有大臣上述,称民间清明游乐行为不可控。因此可以得知,那时清明节并不是一个悲伤的节日。”

 

  溯源:约始于周代 以女性参与为主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最初,清明隶属24节气之一,曾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入宋之后,由于时间上相近,清明逐渐将寒食节中的祭祀习俗收归名下,同时,上巳节“上巳春嬉”节俗亦归于清明,并延续至今。

  “最初的寒食节时间其实很长,春季好几个月都算在其内。寒食要求人们不动火,有一种说法是春天是种植的季节,希望多下雨,但按照五行来讲,火是克制水的,故有不能生火的讲究。”王娟解释,后来随着节日系统的改良,这些习俗才逐渐并入了清明节,节日的时间也缩短为一天。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而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王娟在接受采访时肯定了这些说法。她告诉记者,清明节确实是一个跟女性有关的节日,因为恰好处在春天,而按照规律来讲,春天与生育繁衍有关。因此以女性参与为主。

  正是因为这个道理,古时清明的很多游戏活动都是以女性为中心,比如踏青、荡秋千等等,甚至“蹴鞠”多数时候 也是女孩儿出去玩儿。除此之外,清明节还有放风筝的习俗。女孩们多把不愉快的事情写在风筝上,待风筝飞起后将线剪断,寓意烦恼随风而去。

  习俗:插柳、戴柳求辟邪 吃“子孙燕”

  除了踏青、放风筝的游戏,为了祈求吉祥,人们还有在清明节插柳、戴柳的习俗,取辟邪之意。王娟说,古时传说有蝎子蜈蚣等五毒,但佩戴其中一毒便可以把其他毒物避开,戴柳也有此意。

  至于扫墓的习俗,王娟认为,在古代那其实是清明节活动的很小一部分。即便祭祀,也有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平安的寓意。所以,有的地方会在祭祖的时候蒸很多小馒头,形似燕子,仪式结束后分给孩子吃,带有迎春的意思,“古代人们还会吃鸡蛋,这跟西方的复活节很相似,鸡蛋也意味着孕育生命的一种形态。”

  说到吃,南方一些地方在清明节会吃有一种可口的食物,唤作“青团”。王娟说,那是将雀麦草等植物的汁液将糯米一起舂合,然后加上艾草蒸熟出笼,色泽鲜绿,香气扑鼻,同样也有辟邪的含义。

  不过,这些有趣的传统习俗在今天却似乎在逐渐消逝。提到清明节,不少人脑海中只有“扫墓”、“踏青”两个关键词。王娟表示非常希望传统节日的回归,在这一天,古代民间其实有很多游戏活动,趣味横生。

  “比如官方可以出面组织一些表演竞技游戏,或者户外运动会之类,让群众参与。也是呼唤回归传统的一部分。”王娟笑着表示,自己曾经很担心一些有益民俗的失落,幸好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得到重视,“未来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应该会越来越多吧。”

责任编辑: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