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贵阳斩获“云端大奖”背后的偶然和必然

2015-04-13 09:52:00 来源:中国大数据产业观察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4月11日,历经半年时间的2014年中国“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总决赛落下帷幕。经过初赛、复赛、决赛及总决赛的层层筛选,本土企业的“东方祥云”项目从8000余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最高奖“云端大奖”,独享500万元资金扶持。

  在参赛队伍中,有不少来自北上广等发达地区的企业团队,其中进入总决赛的26支队伍中还不乏已经与阿里巴巴、百度等企业有过合作的创业团队,在众强角逐中,阿里巴巴、百度等行业巨头却单单选中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贵阳企业,这样的结果多少让人有些意外。

  这不禁让人想起2013年贵州刚刚提出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时引起的“惊奇”:一个地处西南腹地的欠发达地区,居然要发展世界上最前沿的产业。但结果同样出人意外:电信、移动、联通数据中心相继落户贵州,贵州、贵阳成为国内首个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

  事实上,贵州、贵阳从被“小觑”到“一鸣惊人”,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客观分析,必然的种子,早在2013年9月8日中关村“牵手”贵阳时就已经种下。

  京筑合作以来,贵阳在大数据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后发先行”,形成“总部在北京、基地在贵阳”的互动发展格局,京东电商、宽带资本、北京讯鸟等一批知名企业和项目落户,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成为贵阳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统筹平台。

  这必然还源于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支持。2014年初,贵州、贵阳分别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贵阳大数据产业行动计划》,对大数据产业进行顶层设计。其中,《意见》明确,从2014年起连续3年,贵州省和贵阳市、贵安新区每年各安排不少于1亿元资金,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及应用。

  这必然也源于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2014年,贵阳市依托三大通信运营企业,实施22个宽带网络基础设施项目,全市互联网出省带宽从2013年的450G增加到目前的1500G。贵阳云计算中心、贵州国际金贸云基地数据中心、贵州翔明IDC数据中心、贵阳讯鸟云计算中心、经开区中小企业云计算服务基地等大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规模已经超过2万台。目前,贵阳市还正在建设“全城WIFI项目”,预计一期今年5月即可投入运营。

  这必然更源于贵州、贵阳发展大数据产业敢为人先的精神和态度。目前,贵阳市已经建立全国第一家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DT空间),正在创建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正在打造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全国第一家块上数据公共平台、全国第一个政府数据开放示范城市等。

  当国内其他城市还在考虑是否要发展大数据产业时,贵阳已经先行先试。“这些‘全国第一’就好比阳光、空气和水,为贵阳企业的大数据种子提供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光合作用。”贵州大学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说。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也说:“企业就如同古代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哪里有适合发展的环境,哪里就会聚合新兴的产业生态。”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贵州第一次举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就有8600余支队伍报名参赛,其规模居然超过2014年阿里巴巴大数据竞赛,成为国内大数据领域第一赛。

  作为“云端大奖”获得者,“东方祥云”项目负责人、“东方科技”董事长李胜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15年前,我们就开始进行气象数据收集并进行大数据算法研究,直到赶上贵州、贵阳发展的这个节点,我们才释放出决胜一筹的能量。”

  “‘东方祥云’项目是大数据时代的颠覆性构想与实践,其可利用数据之大、大数据算法的科学性让人刮目相看,这也证明,贵阳大数据产业的种子,正在本土企业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评委、阿里巴巴副总裁涂子沛说。

  站在大数据时代的风口浪尖,“创业之花”正在筑城炫目绽放。(中国大数据产业观察网)

责任编辑:罗燕
新闻关键词:贵阳云端大奖必然